摘要: 湘鄂情的更名,宣告了高端餐飲的終結;而更多中低端餐飲,或將依託O2O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客如雲則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4月25日,餐飲O2O服務商客如雲正式推出面向B端商家的
湘鄂情的更名,宣告了高端餐飲的終結;而更多中低端餐飲,或將依託O2O找到屬於自己的春天,客如雲則扮演了「推波助瀾」的角色。
4月25日,餐飲O2O服務商客如雲正式推出面向B端商家的智慧雲餐廳服務,並宣佈已獲得來自景林投資、凱興資本及一家著名互聯網公司的共計450萬美元A輪投資,而在此前,其已獲得過近1000萬元的天使投資。
而截至目前,客如雲已將雕爺牛腩、3W咖啡、黃太吉、平安院落食府等發展成為自己的典型客戶。 在客如雲CEO彭雷看來,客如雲的系統正契合了目前餐飲業的痛點,可以解決商家擁抱移動互聯網的技術、產品和服務障礙。
彭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移動互聯網與傳統行業的結合,會誕生出眾多的商機,現在結合的過程,壁壘主要是B端,我們就是説明傳統餐飲業擁抱互聯網,提供給商家一整套解決方案,從硬體到軟體到網路,最終讓商家的效率更高, 讓消費者的體驗更好。 」
從BBS到O2O
彭雷——這個近乎癡迷的互聯網連續創業者,十多年來,創業足跡涵蓋不同領域:BBS、醫院資訊管理系統、SNS、資料庫行銷、企業應用、團購、O2O等。
他在中國科技大學上學期間就開始創業,當時正值互聯網浪潮,2000年,還是大三學生的彭雷創立了博維社區——教育網最大內容社區之一,流量雖然做得很高,但不知道怎麼賺錢。
大學畢業後,彭雷開始第二次創業,為安徽省衛生廳做HIS醫院資訊管理系統,到各大醫院推HIS系統,自以為有技術和產品,又有紅標頭檔,相信肯定能做好,沒想到做了一年,很難推動醫院上馬HIS系統。
2004年,越戰越勇的彭雷來到北京進行第三次創業,當時國外SNS社交網路正好興起。 經過與兩名同行共同籌備,于2006年創立了轟動一時的名片網,成為國內最大的名片資料交換平臺,累積了700萬張名片。
「這是我第一次接觸到資料,覺得資料的價值非常大。 」彭雷說,有了這些名片,可以挖掘這些人背後的消費行為,做資料庫行銷。 2008年,彭雷基於名片網的資料,創立了FirstDM(首達行銷),兩年發展成國內最大的資料庫行銷公司之一,並獲得300萬美元風險投資。
2010年,彭雷發現團購這個模式很酷,於是和杜一楠一起創立了24券團購網,並出任COO,做了兩年半,經歷了潮起潮落,從10個人到4500人,又回到700人,累計融資5000萬美元。 2010年,24券團購網迅速躋身中國團購行業前5名,2011年全年銷售額超過10億元人民幣。
2012年7月份,彭雷對團購這種模式的前景產生了憂慮,「純線上的東西改變人們生活的空間比較有限了,未來的趨勢是O2O,線上和線下相結合。 而團購沒有把線上和線下完全打通,沒有提高整個行業的效率和服務,只是把消費者進行了重組,而且對商家和使用者的黏性不足。 」彭雷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
為了做強黏性的、有硬體和軟體壁壘的專案,彭雷義無反顧再次創業,2012年8月成立客如雲,做餐飲O2O服務商。 彭雷認為,未來人們的餐飲消費不會因為優惠去消費,除了飯菜的品質、口味,更多的是因為便捷的服務和良好的體驗,而這些都還沒有移動互聯網化。
專攻B端生意
剛成立時,客如雲沒有放棄C端,一直同時開發B端和C端,譬如上線的找位APP就是客如雲在C端的嘗試。 經過一年的糾結,客如雲果斷調整方向,專注于B端,暫時放棄了已有豐富經驗的C端業務。
「如果不把B端做好,拿到線下的資料,掌握商家的即時狀態,無異于隔靴搔癢,無法讓C端獲得更好的體驗。 」彭雷說,隨著智慧手機和3G、4G的普及,現在C端基本成熟了,主要是B端不成熟,商家的硬體、軟體、管理和服務都還沒有跟上。 客如雲就是要為B端提供硬體和軟體系統,讓商家和消費者以更好的體驗完成交易。
客如雲現在的商業模式是Pad終端租用模式(硬體和軟體一體)。 硬體Pad有10寸的、15寸的、22寸的各種類型,系統支援iOS和安卓。 商家根據自己的需要決定租用幾個終端,每個終端的租賃費用是200-300多元/月,按年付費,30天無條件退貨。 終端裡的功能模組有預訂、排隊、堂食、外賣、收銀、會員、行銷等。
通過這套系統,餐飲店就實現了移動互聯網,使用者在手機上隨時可以看見商家的功能表,隨時知道有沒有座位,可以遠端排位,坐下來用手機直接點菜,吃完飯直接用手機結帳。
「儘管會增加商家的一次性投入成本,但長期來看,對商家是大有好處的,效率的提升換來了它們贏利水準的提升。 對消費者來說,體驗會更好。 」彭雷說。
他還舉了 一個 應用大資料的商家和消費者體驗。 有一個做外賣速食的餐廳「粥餅面飯」,原來需要6個服務員接電話,每天要送400個外賣,非常繁忙。 客如雲給這個餐廳裝上了系統以後,每天只需要兩個服務員接電話,每個電話旁放一個PAD,第一次接電話,還需要消費者提供某某社區幾號樓幾門幾號、姓氏、電話、點什麼飯菜等,以後就不需要消費者再提供這些資訊了,電話一響, PAD上面都有相關資訊顯示,效率大幅提升,於是老闆就把那4個服務員變成送餐快遞員了。
目前客如雲主要在北京、成都、武漢、上海拓展市場,已合作了300個商家,一般一個商家租用1-2個終端。 據瞭解,全國大概有400萬-600萬家餐飲企業,客如雲能服務的至少有8萬-10萬家。
彭雷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團購網與商家是管道合作的關係,而客如雲是幫商家去對接C端的入口,是商家兜底的平臺。 就好比一個水池,上面一個個水龍頭, 大眾點評 、美團、 百度 等就是不同的水龍頭,對於商家來說,與每個水龍頭合作可以帶來活水(消費者),但這個水池裡的水需要管理,最終變成商家自己的客戶,這個池子就是客如雲。 客如雲就是要發揮底層的作用。
為了讓消費者更便捷地找到商家,客如雲與大眾點評、百度、 淘寶 點點、 微信 、微博等入口進行了無縫對接。 目前商家的客戶來源主要是商家的微信公眾帳號。 為了實現支付閉環,客如雲還與 支付寶 、微信支付、 財付通 等網路支付平臺進行了戰略合作。
通過此系統,客如雲可以收集大量的餐廳和消費者資料,通過雲端大資料分析,為商家開展精准行銷,提升商家的營業額以及整體品牌效應。
據瞭解,現在餐飲行業的利益分配是:商家收100元錢,30%支付房租、30%支付食材、30%用於支付人員薪金、10%是毛利。 這樣低的獲利率,客如雲如何從餐飲企業裡切割收益呢?
彭雷並不擔心,「我們幫商家解決了效率問題,給商家帶來了更高的效率,給消費者帶來了更好的體驗。 如果商家的效率提升了,顧客會增多,人員成本會降低,利潤會增加,這樣,利潤分配裡就會擠出3-4個點給我們這樣的公司。 全國3萬億的市場,一個點就是300億,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
據預測,未來3-5年,全國餐飲業至少有20%以上的交易額6000億元是通過智慧手機完成的,現在只占3%-5%。 客如雲希望兩年內服務2萬家餐飲企業,用最好的產品團隊、銷售團隊、服務團隊,最便宜的性價比,實現規模複製,從而獲得最大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