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是由100億個神經元構成的,全部腦血管連接起來的長度接近17萬公里,大腦是人體各個生理活動的最高調節器官,是心理思維活動的中心器官,對人體發揮著整體性的調節作用......」大腦是一台高精密且每天都在高速運轉的「機器」, 隨著使用年限的累積,它也會出現老化、故障、「死機」甚至徹底「報廢」的危機,一旦這些情況出現,人的正常生理機能就會失控,甚至危及生命。 「大腦是人體最特殊、最重要的一個器官,它的健康是不可逆的,一旦出現問題就是災難性的。 」北京三博腦科醫院首席專家于春江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對記者強調,儘管腦健康至關重要,但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還很不夠。 發達國家早就認識到腦的重要意義,美國和日本都相繼提出過「腦的十年」、「理解腦、保護腦、創造腦」的口號,國際腦研究組織在第四屆神經科學大會上,也將21世紀定義為「腦的世紀」。 我國從2000年開始,將每年9月命名為「腦健康月」,規定9月16日為「全國腦健康日」。 在這個「腦健康日」來臨之際,讓我們瞭解腦疾病,關注腦健康。
■腦健康問答
怎麼吃,大腦更健康?
于春江教授:對腦血管的保護實際上和心血管的保護是一樣的,避免高脂、高熱量的食物,實際上是防止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使血管保持正常形態和功能的前提。 此外,還要保證滿足人類最基本營養需求的幾大要素的攝入,首先是葡萄糖。 葡萄糖的作用是為人提供能量的。 肌肉的運動,思維活動都要靠能量去維持。 葡萄糖最主要的來源是碳水化合物,也就是主食。 第二類就是蛋白質。 雞蛋清、各種肉類、豆製品、牛奶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 人體內的細胞每天都要進行新陳代謝,蛋白質能為這一代謝過程補充充足的營養。 再一類是脂類,脂類既有利也有弊,人體需要脂類,因為一些男性或女性激素就是膽固醇轉化來的,可是膽固醇太高也不行,否則會導致動脈硬化。 此外,還有維生素,各種新鮮的水果、蔬菜都是維生素的豐富來源。 最後就是微量元素,人體內的微量元素很少,但它們會參與很多酶的生命代謝過程。 總而言之,要想大腦健康,吃東西一定要遵循種類多、不偏食、講搭配的原則。
提到腦疾病,相信許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腦出血、腦卒中這類常見、突發性疾病。 北京三博腦科醫院首席專家于春江教授表示,腦疾病其實範圍很廣,分類也相當精細。 但大體可以分為缺血性腦血管病、出血性腦血管病、占位性疾病、變性性疾病和功能性病變五大類。 「缺血性腦血管病就是我們常說的腦梗塞,也叫腦卒中,是血管被阻塞造成的腦缺血。 人從30歲起,血管就開始出現退化性病變,就如同燒水時間長了水壺會積存水垢一樣,血管中也會堆積血液在流經過程中積存下來的雜質,再加上現代人高脂飲食,使血液變黏稠,久而久之就會導致血管壁變厚、變窄,進而形成血栓, 最終將供應大腦的血管堵住。 有的人一覺醒來發現一側肢體動不了了,有些人則會出現失語狀態,這是因為負責語言功能的大腦左半球血管被堵住了。 」于教授介紹,缺血性腦血管疾病是可防可治的。 國內目前已經有相關技術,如核磁共振腦血管造影檢查,可以讓患者在無創、無痛苦的情況下,檢查出是否存在腦血管病變。 如發現血管病變,可以採用藥物治療,如服用阿司匹林溶血,這種治療方法並不會使已經變窄的血管恢復到原來的直徑,但至少可以疏通血管,使其不再堵塞。 還有一種方法是安裝支架,將狹窄的血管擴張開。
出血性腦血管病同樣基於血管病變,血管老化、變脆或是長有動脈瘤,一旦人的情緒波動,造成血壓升高,就有可能造成血壓衝破血管壁或動脈瘤破裂,形成蛛網膜下腔出血。 「動脈瘤破裂引起的蛛網膜下腔出血非常危險,死亡率高達50%。 而且出了第一次,還有可能出第二次。 人體記憶體在一種凝血機制。 有的人第一次出血後,血液凝住了,看起來沒什麼事。 過一段時間,凝血機制又讓它化開了,就會再次出血。 再次出血的致殘率和死亡率都會大大增加。 」出血性腦血病雖然可怕,但也是可防可治的。 「體檢時做個腦血管造影檢查,如果有動脈瘤,影像上可以看出來,及時採取介入治療,防止突發性出血對大腦造成損害。 」
第三類多發性腦疾病是占位性腦病變,也就是腦腫瘤。 據于教授介紹,腦腫瘤誘發因素有很多,包括遺傳、物理、化學因素,長期的病毒、細菌感染也可能誘發癌變。 「占位性病變除病因學的防範外,如儘量避免接觸一些已經確定的致癌物質,像黃麴黴素、輻射等,另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早知道、早診斷、早治療’。 」于教授說,他在臨床上見到很多因「無知」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的案例。 「曾經有個留法學生視力突然變差,不停地看眼科醫生,但一直未見好轉。 回國後經檢查,發現真正的原因是長了一個垂體腺瘤。 由於長時間貽誤病情,這個瘤子已經壓迫視神經導致其發生變性了。 如果發現得早,將腫瘤摘除,視神經還能恢復到原來的狀態,但如果已經發生變性,醫生也無回天之力。 」于教授說,類似的案例還有很多,而且垂體腺瘤的表現也各不相同,因此常造成誤診誤治。 「像視力突然變差、視線變窄、體重驟增、甚至不孕不育都可能是垂體腺瘤在作祟,多瞭解相關知識,有助於及早發現、早診治。 」
其他類型的腦疾病還包括變性性疾病和腦功能病變,前者以老年癡呆症為代表。 于教授表示,變性性疾病是人體機能老化等原因造成的,這種腦類疾病無法完全防範,只能儘量早發現,早採取措施,延長髮病時間。 腦功能病變的典型症狀為睡眠障礙,長期睡眠障礙會導致焦慮,焦慮進一步還有可能發展成抑鬱症。 于教授表示,像睡眠障礙這樣的功能性疾病經過治療是完全可以治好的。 除此之外,人的一生中有可能遭遇的腦疾病還包括外傷性和病毒性腦炎等。 外傷性腦創傷在兒童時期最容易發生,由於兒童的自我防衛能力差,家長要注意外傷的防範,如跌倒、摔傷、高處墜落等。 病毒性腦炎以細菌傳染為途徑,如人面部的三角區,一旦發生感染,細菌就會通過靜脈系統回流到腦部。 于教授說,這些都是常識性知識,「我們宣導的腦健康概念就是掌握一些大腦健康的基本知識,採取正確措施或生活方式使大腦保持在一種健康狀態,包括一些先兆性的症狀、體征,早發現、早治療,防止進一步惡化。 」
■你所不知道的大腦
1成年人的腦重量約為2.7斤,相當於身體全部皮膚重量的一半。
2大腦中75%的空間被水佔據。
3大腦由100億個神經元構成。
4人腦的血管加起來長度相當於17萬公里。
5人類的大腦是全身各器官中含脂肪量最多的,腦中的脂肪至少占到60%。
6世界上腦最大的哺乳動物是大象? 錯! 是人。 人類的腦占全身重量的2%,而大象的腦只占全身重量的0.15%,從身體比例來看,人類才是腦最大的哺乳動物。
7人的大腦在18歲時就停止生長了。
8新生兒的大腦幾乎和一個成年人的大腦一樣大,且在嬰兒出生時,一生所需的全部腦細胞就已形成。
9人腦在環境刺激下會表現得更好。 有研究表明,處於刺激環境下的孩子學習能力比無刺激環境下的孩子高25%。
10人腦發育出的第一個感覺是觸感。 當胚胎生長到8周時,他的嘴唇和臉頰就具有了觸感,在生長到12周時,身體的其他部位也開始有觸感。
11人類大腦的耗氧量占全身氧氣含量的20%。
12大腦運轉所需要的血液占全身血液的20%。
13腦缺血8至10秒鐘,人就會失去知覺。 腦缺氧4至6分鐘,人就瀕臨死亡。 缺氧5至10分鐘,就會造成永久性腦損傷。
14大腦處理資訊的速度最慢相當於0.5米/秒,最快相當於120米/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