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使用者目前在移動互聯網上花費22%的時間,這個數位遠遠超過美國12%。 今年其實也是移動互聯網的一個拐點,2013年,中國超越了美國等其他的國家,成為全球第一大智慧手機市場。 然後我們也看到,移動用戶端是目前使用者接入互聯網最主要的一個方式,78%的線民通過移動端接入。
現在每個人都是自媒體,每個人都可以講述內容,在這樣一個所謂社會化和移動化的時代裡面,行銷的關鍵點會是什麼?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歸納出來的這5點。
首先行銷需要關注的是分享是王道,需要能夠創造讓使用者願意主動去分享的內容。
大家可能經常在微信上看到一些星座或是地藏王菩薩的段子注明24小時內必須轉發。 但是你要創造什麼樣的內容才能讓使用者覺得讓他覺得有義務,或者他願意去分享。 人民網的資料告訴我們,在黃金的4小時之內,一條資訊的轉發量或者是點評量是最高的。 我相信大家也有經驗,你發一個微信跟微博,如果4個小時之內沒有人點評你基本不用再抱希望,因為沒有人會對你昨天的早餐有興趣。
再跟大家分享幾個案例。 第一個是可口可樂充分利用他的自媒體,借助社會化行銷的概念,做了一個巨大的一個可口可樂的自動販賣機行銷。 這個自動販賣機的高度使得一個人基本是夠不著的,只有兩個人合作才能拿到飲料,不管用什麼方式,如果使用者有辦法夠到就會享受另外一瓶免費。 而可口可樂則把這樣一個有意思的活動拍下來,人們用各種奇怪的動作,想方設法能夠夠到這樣一個超大的自動販賣機的過程,被在微博上、微信上、在推特上、Facebook上不斷分享,使用者主動分享。
第二個例子還是可口可樂推出了一個名叫Hug的機器,只要抱住這個自動販賣機,Hug就會把第二瓶免費的可樂給你。 我們看下這幾組照片,當使用者在抱這個機器的時候,他的朋友在幹嘛,在拍照,在分享。
所有的這些互動,其實就是從互動一直到體驗,這就是一種很好的體驗式的行銷,讓使用者去主動分享品牌所希望傳遞的內容。
第二個行銷需要關注的要素是速度。
速度真的很關鍵,沒有人會對昨天的超級碗的比賽有興趣,也沒有人會對一些過時的東西還有興趣做任何的評論。 怎樣抓住第一個時間點,結合所謂的可以引爆的這樣一個話題,去做行銷,時間很關鍵。
這個案例是戛納得獎的一個案例。 今年是奧利奧100周年的日子,這個案例是關於一個100年的老品牌如何在社會化行銷上面做一些突破,讓自己的品牌重獲新生,讓更多的消費者接受它是一個比較潮的品牌而不是一個過時的品牌。
他們創建了一個「Dailytwist」專案,從Twitter中摘取每天的熱點事件結合奧利奧進行創作。 在持續一百天的時間裡,每一天圍繞當天的熱點話題為粉絲們進行奧利奧創作,粉絲們可以分享討論,再從中篩選出最佳創意。 把行銷本身變成一個新聞事件。
行銷破局需要關注的第三個重點是大資料,大家都在提大資料,移動互聯網時代資料真的很多,但是如何解讀這個資料,如何用資料讓行銷產生更有效的影響力是比獲取資料更難的挑戰。
我們看一下奧巴馬的例子。 如果說奧巴馬之前第一任當選,是因為他善用社交媒體,他第二次當選可以說因他善用大資料,為什麼這麼說呢?
資料顯示,喬治·克魯尼對40~49歲的女性,很有吸引力,這個年齡段的選民正是奧巴馬的競選團隊裡面通過資料採礦發現對奧巴馬支援率最低的人群,所以他的競選團隊想出了一個辦法,他和喬治聯手辦了一個晚餐會, 只要捐3萬或者4萬美元捐款,就可以跟喬治共進晚餐,後來這個針對精准人群的晚餐會不僅説明奧巴馬募得1500萬美元競選資金,更重要的是他解決了奧巴馬在40~49歲這個女性選民群體中選票的問題。
第四,低端比高端更重要。 這句話怎麼說呢? 我想用兩個案例來解釋。
大家都用二維碼吧,我去年提到LBS,現在的科技有更多的技術驅動的行銷的解決方案,但是一旦它不是隨手可得的時候,其實就很難引起大的反響。
在行銷上,低端的科技有時候比高端的科技更受用,現在所有的廣告都有一個二維碼,如果你看到路邊電線杆上面貼的單間出租上面都有一個二維碼,就知道二維碼有多普遍了。 二維碼的經濟價值在2013年集中爆發,跟2012年相比它已經是一個非常廣泛的,非常普及的一個應用。 另外我們也看到,二維碼已經成為O2O的紐帶,在2013年圍繞O2O大概有620億人民幣這樣一個的經濟價值。
低端比高端重要的另一個意思是行銷必須重視所謂的低端使用者。 我們看到的一個資料,三四線城市里面,每一個人每年花費5600元人民幣,一線城市每人一年花4700人民幣。 當然有些知名的品牌或者是一線城市里面的品牌購買各種商家會更方便一點,我們看到二線城市,比較低端的市場其實有巨大的潛力,任何做行銷的人不應該忽視這樣的一個市場機會。
最後一個值得關注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體驗式的行銷更有效。 剛剛我提到了轉發,自動轉發,最終的目的是行銷,很多時候你直接告訴使用者,他不相信,你讓他自己去體驗或參與,他就更願意去分享。
我們可以看一個唱片公司的案例。 一家唱片公司出了新的一個唱片,一般的做法是寄唱片過去,但結果是沒有人聽,有的沒拆包裝就直接仍到垃圾桶裡,他們想了一個什麼辦法呢? 你不聽,但我讓你自己參與到唱片的製作,你就完全可能越想去聽。
這家唱片公司給使用者寄去一個膠片,但是現在沒有人用膠片這種所謂的播放機,使用者需要自己手工的組裝,組裝好之後,他需要下載一個App之後,才有辦法聽到音樂,調查資料顯示,有71%的人都會組裝,來聽這個音樂。
麥當勞也有一個體驗式行銷的經典的案例。 去年全球到處都有食品安全的危機,澳洲的麥當勞就推出了一個APP,掃描二維碼,使用者就可以看到所有麥當勞產品用的原料,包括生產的農莊和生產的農夫的資訊,不僅能夠看到漢堡是從哪裡生產的,使用者還可以跟養豬的、 養牛的農夫們有直接的對話。 麥當勞以前在電視上不斷地說我的食品安全,但怎麼說使用者都不會完全相信,如果使用者自己能夠體驗,願意花一點時間去下載這個APP,參與到遊戲之中就會對麥當勞更有感性的認同。 這個活動第一個月有4.5萬次的下載,一共獲得6.6億次下載,活動本身麥當勞也獲得大量在其他媒體的二次曝光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