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在設計移動端應用的時候,總是比較關心產品的形態、功能、設計和內容,但是當產品的運營走向後期階段,就需要將更多精力和技術放在後端的維護上,比較常見的就是做推送、資料儲存等等。
而當智慧手機的普及率以及運算能力不斷提高,使用者群也變得巨大起來,更重要的是,我們對網路的依賴也使得使用者 7/24 Online 成為常態。 就如同咱們開頭講到的,後端的維護比起剛開始,變得更加豐富和複雜了。 假設一個月活2000萬以上的應用,在短時間內要即使準確的推送資訊,也要在幾分鐘內查看推送結果,準備出配套的解決方案等,不知道要建造多強大的伺服器群? 同時,後端的維護工作又有一定的技術和經驗的門檻,所以,越來越多的開發團隊希望採用協力廠商方案。
雲巴就是這樣一個説明開發者實現跨手機、瀏覽器和智慧設備的通訊及管理的獨創BaaS產品。 通過一個SDK在兩分鐘內完成集成,滿足包括推送、聊天、事實統計、即時線上等多個功能。
與之前做推送不同的是,雲巴可以讓管理者進行一對多和一對一推送,而且多個應用可以複用一個連結,而對於不線上的使用者,伺服器會保存每一條資訊,下次上線時候確保資訊被送達。
不過最具實用性的功能,則是它的即時統計:即時目標使用者數,即時使用者行為資料,還有基於地理位置的資料,最後通過分析,得出相應的報表。
以上面給出的這個圖為例,報表會清晰的展現出即時線上使用者資料,活躍資料等等。 並且因為是原始資料介面,使用者可以自行整合,以得到想要的資料組合。
即時到底有多重要呢? 現在的運營結果一般會等到一兩天之後才能到達,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分析,重新修訂的運營方案可能在第一次推送後三至四天內出臺,而使用者可能會因為沒有針對性的內容而流失。
即時管理背後的技術支援又是什麼? 根據創始人張虎的介紹,雲巴的基本協定是基於MQTT,這個協定非常精簡,也是物聯網標準協定,適合低功耗、低寬頻的智慧設備,減少了一定的系統延遲。 資料緩存方面,使用的是 Key-Value 存儲,這款存儲被廣泛運用於緩存、搜尋引擎等領域,讀寫性能極高,保證海量使用者面前也能保持穩定。
雲巴的後端服務不僅僅會用在移動應用或者網頁平臺,更可以用在智慧設備上,完成對智慧設備的遠端控制。 目前這套 Demo 首次在36氪開放日上發佈,利用遠端控制系統可以遙控一台wifi小車,每一輛車的上下線資訊和地理資訊都可以即時回饋並進行統計。 而它的Code,據張虎說,會拿出來給開發者做參考,之後雲巴還計畫推出一個類 Twitter 的 App Demo,也會開源出來。
目前雲巴團隊拿到了天使輪投資,創始人張虎曾在華為和甲骨文任職,從事開發將近10年時間。 2011年他開始創業,創意並主導開發了極光推送。 雲巴有一個「小而美」的團隊,一共10人,開發人員占八成,主要是來自華為、甲骨文的技術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