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今天在籬笆網參加了上海產品經理的第二次聚會,在會上聽到「Mars Ren 任鑫」講的「資料驅動的網路行銷和網站運營」,感覺受益匪淺,當時沒有帶紙和筆,現在只能憑藉記憶來記錄一下關于《資料驅動的網路行銷和網站運營》 的一些有價值的東西。
現在很多公司或網站都在提資料驅動,資料驅動真的用好了真的是好,但如果你用錯了,那就真的是錯!
一、瞭解資料是怎麼來的,保證資料的真實性
舉一個例子,一個公司作郵件行銷,以下是他的資料:
1、共發出100萬個郵件;
2、郵件到達率99%;
3、郵件打開率19%;
4、郵件內的連結點擊率19%;
5、新使用者的比率為80%;
6、來到網站後的網站停留時間為19秒;
從這個資料上來看,通常能有幾個結論:
1、郵件到達率是非常高的,幾乎是無優化空間了;
2、郵件打開率不高,可能是郵件標題不是很吸引人;這裡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3、郵件內的連結點擊率不高,說明郵件內容使用者不感興趣;這裡也有很大的優化空間;
4、新使用者的比例還可以;
5、在網站上停留的時間非常短,說明看到的東西使用者不喜歡,優化空間還很大;
那麼,在作這個結論前,如果你追問資料的計算方法,可能會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結論:
1、共發出100萬個郵件:
怎麼樣算是發出?從你的軟體出發出就算發出了嗎?郵寄地址是否正確?是否有幾十年都不會打開的郵箱?
那麼,追問的結果可能就是這個值被誇大;可能100萬個郵件中,只有10萬個是活躍的郵箱,如果是這樣,那麼後邊的打開率就會被遠遠的低估;可能就不用優化了;
2、郵件到達率99%:
我們繼續追問;怎麼樣是到達了?伺服器有反應了,就算到達了嗎?到達後有可能被直接送到了垃圾郵箱中,有可能連垃圾郵箱都沒有進,就被伺服器刪除了等等;
所以這個值一定要追問,最後的結果可能是這個值被算的很大,實際上不是;
3、郵件打開率19%:
郵件的打開率追蹤,通常是在郵件中加一個img,這個img實際是一個track code,這樣只要有人打開了郵件並執行了這個img的顯示,那麼track code就會算為一次打開;
而實際的情況呢?
我們知道,一些郵箱在打開時,為了安全起見,是不會顯示郵件中的圖片的,那麼就不會被統計到;還有一些情況是,我們用outlook收發郵件,這個統計代碼也不會被統計到;
所以,打開率的19%,應該是被算小了。
4、郵件內的連結點擊率19%:
連結的點擊率是跟據上來的郵件打開率算出來了,前者都算的有問題,那麼這個就更不要提了;
5、新使用者的比率為80%:
統計新使用者的方法,現在網站基本上都是在使用者來到網站後,在使用者的COOKIE中記錄一下,那麼下次再來時,先看一下使用者的COOKIE中有沒有記錄,如果有,算為老使用者,如果沒有,算為新使用者;
而實際的情況是,很多瀏覽器,有一些功能是在關閉後,直接清COOKIE,那麼在算新老使用者時就會有問題;
所以,這個80%的新使用者,是被算大了;
6、來到網站後的網站停留時間為19秒:
網站停留時間是怎麼算的?最後一個頁面的打開時間減去第一個頁面的打開時間;還可能有別的演算法;但用第一種演算法,明顯是把時間算的小了;因為最後一個頁面看的時間是沒有算進去;
所以,這個時間是被算小的;
說的到,我們再重新回頭看最開始得出的結論,是不是完全是錯的!
那麼,資料驅動就驅動到了一個錯誤的方向上面去了,所以,在資料驅動前,要十分理解這些資料是怎麼來的,以及知道這些技術的演算法等;不然,只看資料不知道怎麼來了,可能會把你領到一個錯誤的方向上去;
我記得當時的PPT上有一張圖片很形象,就是拉弓射箭,結果都射到自已人身上了;因為得到的方向就是錯的。
二、業務需要什麼樣的資料
再看一個例子,在市場投放時,一共投放了兩家網站,看資料:
A網站:
投放人民幣:100萬
買回來的使用者數:200萬
買回來的PV:4000萬
註冊使用者:10萬
成單使用者:2萬
B網站:
投放人民幣:100萬
買回來的使用者數:150萬
買回來的PV:5000萬
註冊使用者:8萬
成單使用者:2.5萬
先問一個問題,這兩家網站哪個效果好?如果我認為哪家效果好,我會把給另一家的100萬也投到這一家上邊;
這個時候,就比較為難了,一般的來說,會在投放前,先定一個目標,例如,我的投放就是要PV;如果這樣,我最後會選B網站,因為B網站的PV是最高的,同樣100萬可以買回來更多的PV;但實際比較好的作法是,有多個目標來算效果;
例如PV占1分,成單占5分,註冊占3分;然後,根據買回來的情況,算一個值出來,這樣來計算效果;
我記得當時的PPT上有一張圖片是一個骰子,及有多個面。
三、深挖資料
再看一個例子,在市場投放時,一共投放了兩家網站,看資料:
A網站:
投放人民幣:100萬
買回來的使用者數:150萬
成單使用者:2萬
B網站:
投放人民幣:100萬
買回來的使用者數:150萬
成單使用者:2萬
最後一看資料,兩個網站一樣,那麼是不是真的就要認為是一樣呢?當然不是;
這裡要深挖資料,我畫一個圖,説明理解:
如果深看這兩個網站的資料,你會發現不同,我可以舉到個方面的例子:
1、可以看訂單的金額或我們能拿到的利有多少,可能兩個網站的訂單是一樣的,但每個單的金額可能差的很多;
2、可以看的資料長一點,只看一天的情況是這樣,如果看三天的資料呢,可能情況又不同了;
3、看B網站在登陸頁流失很大,如果我們優化一下登陸頁,情況會不會大有不同呢!
所以,資料一定要深挖,看的更細一些;
以上是今天只下來感覺非常不錯的幾個點,記錄一下,也分享給大家!
文章來源:HTTP://www.zishu.cn/1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