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歲的小譚最喜歡火鍋、炸雞、碳酸飲料,身高1.75米的他,體重達140公斤,到醫院一查,患上了糖尿病,餐後血糖值高達21毫摩/升(正常血糖值為:空腹4.4-6.1毫摩/升,餐後4.4-7.8毫摩/升)。 江蘇省糖尿病專科護士、通大附院副主任護師張曉義介紹,來該院就診的糖尿病患者中,超過9成是「吃」出來的。
飲食管理為治療第一要素
秦先生身高1.75米,25歲時他的體重高達220斤,餐後血糖達26毫摩/升。 通過2年多的「飲食管理」+「科學運動」的治療,秦先生的體重控制在150斤,血糖值也回歸正常。 張曉義介紹,飲食管理是控制糖尿病的第一要素。
很多糖尿病人知道患病後要進行飲食管理,但不少人存在認識誤區。 有人認為,飲食控制就要放棄所有喜歡的食物,還有人認為飲食管理就是饑餓療法,減少飯量甚至不吃飯,有人只吃素不吃葷,有人不吃水果,有人認為無糖食品可隨便吃...... 張曉義介紹,這些都是錯誤的。 其實,糖尿病人的飲食治療是有竅門的,蔬菜應每日吃3種;葷菜應注重品質減少數量;燒菜應猛火快燒,講究葷素搭配,少用油鹽;湯水優先、素菜為主、飯菜各半;可以吃水果但應忌煙限酒。
除飲食管理外,積極運動也是防治的關鍵,每天運動30分鐘,可降低40%糖尿病發生風險。
年輕化趨勢越發明顯
曾被稱為「老年病」的糖尿病,近年來年輕化趨勢越發明顯。 記者瞭解到,我市的糖尿病患者中,20歲至40歲的年輕人占了三成,其中不少是「應酬族」。 張曉義介紹,「應酬族」吃得多、坐得多、動得少,容易導致營養過剩。 另外,現代快節奏生活和高強度工作,中青年人白天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晚上還得熬夜,長期處於「神經緊繃」的狀態,也會導致血糖升高,引發糖尿病。
張曉義提醒,「應酬族」在應酬時,可先吃些蔬菜和主食,不要空腹進食高糖分或太油膩的食物,也不要暴飲暴食,避免積聚過多熱量。 另外,注意營養均衡,多吃高纖維食物,比如蔬菜、水果等。 有的年輕女性為了瘦身「只吃菜、不吃飯」,其實菜肴中的油和蛋白質的攝入量很高,甚至可能超過米飯中澱粉的熱量,高熱量、高鹽分的飲食,也可能成為糖尿病的誘因。
近半患者不知道患病
「今年體檢時空腹血糖還是正常的,怎麼就得了糖尿病? 」32歲的小范不久前被檢查出糖尿病,她百思不得其解。 張曉義介紹,有的患者空腹血糖值是正常的,但飯後其身體分泌的胰島素起不到利用葡萄糖的作用,因此除空腹血糖外,早餐後2小時(上午9時)還應測一次血糖。 糖尿病的典型症狀包括多飲、多食、多尿、體重減輕、易疲勞、煩躁、視覺模糊等,但糖尿病患者不一定都出現上述典型症狀,因此,近一半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往往錯過最佳防治時間。 糖尿病若不能得到良好控制,會導致患者繼發心血管疾病、血脂異常、失明、卒中、腎功能衰竭和截肢等併發症。
糖尿病防治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 哪些人是糖尿病高危人群呢? 張曉義介紹,有糖調節受損史、年齡≥45歲、超重、肥胖、男性腰圍≥90cm、女性腰圍≥85cm、有巨大嬰兒(>4千克)分娩史、妊娠糖尿病史、有家族糖尿病史等都屬於高危人群。 空腹血糖值達5.6毫摩/升的市民便需要關注餐後血糖。 高危人群應每年做兩次血糖監測,餐前、餐後各一次,並對自己的生活方式進行適當的干預,主要是控制體重,減少脂肪攝入,必要時還應配合藥物治療。
記者 袁曉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