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倘若你是一位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中,你常常面臨這樣一個選擇:是去一家自己喜歡,但薪水較低,不解決戶口的創業公司;還是選擇去一家你並不喜歡,但專業對口,不但給你提供
倘若你是一位應屆畢業生,在找工作中,你常常面臨這樣一個選擇:是去一家自己喜歡,但薪水較低,不解決戶口的創業公司;還是選擇去一家你並不喜歡,但專業對口,不但給你提供較高的薪水,同時還解決戶口的大公司呢?
同樣,如果你頭一次去上體操課,有兩項運動可供選擇,一種是你不喜歡,但很容易拿高分的;另一種是,你很喜歡,但你知道,如果你不努力,分數肯定是上不去的。 如果是你,你會選哪種?
很多人都會選擇那個你既喜歡又具有挑戰性的,就算可能會需要更多的訓練,也需要更加努力。
但,如果情況是,你必須得在體操課上搞到一個A,你才能夠申請到更好的大學,那麼,這時候你會怎麼選? 是堅持所愛,還是選那個輕鬆的?
這幾乎是所有企業家在創辦一家公司時,需要面對的問題:你是開一家自己喜歡且有熱情的公司,還是開一家更容易成功的公司? 企業家們都很喜歡談自己對工作的熱情,但,我越來越覺得他們在面臨選擇的時候,更傾向于走阻力最小的路徑。 當然,這樣做其實也很合理,並且,如果單純從經濟的角度去看,這也是正確的選擇。 經濟學家也可能會說,人類這種被賦予的,對某件事情的熱情,是不理性的,正確的做法應該是基於最大的成功幾率,來做正確的選擇和判斷。
如果回到最初的假設,倘若在這節體操課上,有一半的人選擇了他們喜歡的,而另一半選擇了簡單的。 那麼,之後,誰會更加努力? 誰會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 誰又會在這個過程中真的會學到東西、有所進步? 我覺得答案其實非常明顯,那些選擇儘管很難,但自己喜歡專案的人,會付出更多、也更刻苦,自然,他們相較選擇簡單專案的人來說,收穫也會更大。
那麼,從這個角度來看,那些「輕鬆」的專案,是否真的就更簡單輕鬆容易呢? 其實,關於「輕鬆」的定義,就頗值得商榷。 仔細想想,是做一件你不喜歡,但你為了一個結果,選擇忍氣吞聲,熬過這一段時間輕鬆? 還是選擇雖然更具挑戰,但你真的很喜歡的事情更容易? 這個比較,從本質上講,其實是外部激勵和內部激勵的比較。 做你喜歡的事,和帶著工資、獎勵、戶口等目的去做一件事,這兩者之間的結果可能天差地別。
儘管沒有明顯的證據表明,內部刺激就一定意味著更高的成功可能性,何況成功本來就是很多因素的聯合產物,但,已有調查表明,由外部驅動來做某件事情的人,他們的表現,同內部驅動的人相比,是有明顯差距的。 那些貌似會帶正面效應的外部驅動因素,比如更高的薪水和額外的獎金等,事實上,都只會讓我們表現更糟。 同樣,受外部壓力或者義務驅動(比如要提高風險資本)的工作表現,也不會很好。 而這些壓力,還有一個壞處就是,本來你做的是自己喜歡的事兒,因為壓力的存在,久而久之,你的興趣真的就完完全全變成一項單純的工作了。
更不幸的是,我們現有的生態系統,是一個除了要求你做好本職工作外,更多是以外部驅動為導向的。 投資者事實上是在扮演者一個體育老師的角色,他們告訴你如果選擇輕鬆的專案,你便能夠輕鬆拿A。 孵化器、加速器和胸無大志的風投們,他們給創業者的都是來自外部的鼓勵機制,這也造就了一批以快速成功為目標的年輕企業家。
正如我之前所說的,兩種選擇都無可厚非。 外部驅動機制,也是一個將經濟效益最大化的範例,然而,在這樣的機制之下,很容易催生一批「雇傭兵」,這群人從來都不會為了偉大的事業而拼勁全力。
我相信,這些由創業生態環境提供的外部激勵,一如在體操課上選項目,做這種區分,實際上會減少那些真正熱愛體育或者某項事業的人。 如果那些由內部激勵的人,因為大環境提供的這種外部鼓勵機制,而去懷疑自己努力的價值,甚至最終放棄,其結果是,我們很可能會因此失去真正擁有卓越表現的人。 那些原本擁有籃球熱情和天賦,本有潛力成為籃球明星的人,只因為槌球更容易拿A,轉而選擇了後者....
當然不是所有人都面對這種選擇,其實也有些選擇是你既喜歡,又很容易「拿A」的。 只是,在我們創業過程裡,倘若真的遇到這樣的問題,那麼,究竟是選擇一個你真正喜歡,並且能夠激發你熱情的專案,還是選擇一個很容易就到手的「A」,這個問題,你想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