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rtner提醒組織,不要把大資料看作是一個獨立的類別;如果忽視了移動化和桌面計算的差別就很有可能存在風險;企業將資料轉為現金很有商機。
談到下周在西班牙舉辦的BI分析和主資料管理峰會,Gartner分析師Ted Friedman建議組織:「不要將大資料實施獨立開來,要將它歸為BI的整體戰略中。 」
在新聞發佈會上,Gartner聲稱:「隨著IT組織在過去幾年中所做的嘗試,尤其是Hadoop DBMS產品設備的出現,應用供應商會繼續推進,將為用途而創建、基於Hadoop的分析功能嵌入套裝程式中。 這一趨勢目前最值得注意的就是基於雲計算的套裝程式產品。 」
Friedman說:「不要把大資料獨立開來,把它和你原有的專案對接。 也不要認為一定要買一大堆全新的技術回來。 」
「作為一名資料治理和MDM專家,我擔心組織會把大資料晾一邊,而不去利用多年來在BI和資料品質治理方面作出的成效。 這有風險,尤其是IT預算會由CMO掌控。 」
「客戶會說,‘我們在市場方面部署了Hadoop和高級分析技術專案。 ’結果你發現他們沒有使用已有的資料整合工具,與現有的資料倉儲毫無關聯。 這確實讓我很擔憂。 」
大資料還無形中為組織設定了一個更好地治理資料的準則。 「舉例來說,社交媒體資料拔高了在資料使用法律道德權利方面最佳實踐的標準。 」這些非結構化資訊將是大資料中最艱澀也最有回報的類型。
「資料多樣化在3V中最重要。 最強大和最具影響力的資訊應用案例一定涉及多種類型的資料,處理非機構化資料並找出它們與結構化交易資料之間的關聯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目前組織還做不到。 文本內容分析仍然是新生領域。 」
小型行動裝置的發展
Gartner峰會前的聲明中指出:「BI廠商力爭將各自的應用遷移到移動和平板設備上,也就代表他們的業務重點由傳統點擊式BI和拖放式使用者介面向觸摸式介面轉移。 」
Friedman認為這與1990年代主從式架構的發展很像:「人們對於PC給主機帶來的交互性和靈活性不再感冒。 現今的移動化也是如此,再怎麼重新在桌面上下功夫都沒用了。 」另外,Friedman提到分析技術已不再以言論為導向。
資訊資產的兌現
Gartner預測,到2016年,30%的企業都會兌現他們的資訊資產。 這一觀點還存在爭議,但確實有不少的人認為大型組織將會通過資訊創收,投資大資料,從而引發新型資訊供應商的出現。
Friedman提到,他遇到過非資訊企業中「資訊部產品線經理」這樣的職位名稱。
「這是資訊時代的第二階段。 第一階段是利用資料讓內部運營變得更加高效,第二階段是在營業範圍中將資訊作為業務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