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13835.html">Ubuntusci的一部分努力之下,許多沒有被Ubuntu軟體倉庫收錄的套裝軟體被添加到了倉庫中。 把其他類UNIX系統上的軟體(或者其他Linux發行版本上的軟體)移植到Ubuntu Linux中是一件複雜的事情,需要的時間和努力會比預期更多。
不考慮Ubuntu軟體倉庫,任何已經出現在Debian軟體倉庫中至少4至5年的軟體都將可能成為我們移植打包工作可能面臨的困難。 這還是個保守的假設。 如果僅僅只是將原始程式碼拷貝過來,簡單地為Ubuntu(或者Debian)編譯一下就可以,相信很多人早就做過了。 那些特定的、一直以來沒有人移植打包的軟體主要是因為他們在Debian/Ubuntu上不能完美編譯。
這份文檔針對那些從未試過給Debian/Ubuntu製作套裝軟體的讀者。 因為我們發現,即使軟體編譯和運行無錯,打包的實際過程仍然可能會讓人感到困惑。 希望隨著專案的推進,社區把更多的精力花費在套裝軟體檢查上,使我們製作的套裝軟體品質過硬。
工具
Ubuntu/Debian的開發新手經常會對「source」這個詞感到困惑。 「Source-code」通常指某個程式(program),或者某個應用(application),或者套裝軟體的原始程式碼。 當我們說「Sources」的時候,指的是用於構建套裝軟體的檔。 例如,套裝軟體「Foo」的「source-code」(原始程式碼)是一個或者一堆文字檔,通過GCC編譯連接之後可以產生二進位可執行檔;而我們所說的「Foo」套裝軟體的「sources」, 指的是所有用於構建Foo.deb這個debian包的檔,其中包括原始程式碼檔。
構建deb套裝軟體的基本過程如下:
* 下載軟體的源碼包;
* 把源碼包解壓縮到某個目錄;
* 在源碼目錄內創建debian化目錄 (./debian).
* 修改./debian目錄內的檔,如包維護者的詳細資訊、包描述,等等;
* 在本機編譯原始程式碼;
* 在本機生成.deb包;
* 把經過我們修改後能成功編譯生成deb包的sources上傳到Launchpad PPA[1]。
當軟體成功地上傳到Launchpad,並在Launchpad上成功編譯生成deb包後,我們的工作就基本上完成了。 我們的Launchpad PPA源位址可以分享給其他想使用我們的deb包的人。 我們甚至可以申請把我們的deb包移入Ubuntu的官方主軟體倉庫中。
這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工具至少有:
* 瀏覽器,或者類似的軟體——用於下載軟體的原始程式碼包;
* 解壓縮軟體——用於解壓下載回來的原始程式碼包;
* dh_make(dh-make包的一部分)——用於自動創建./debian目錄和其他用於創建.deb包的骨架範本檔;
* make(Gnu make)——構建過程中要用到的工具;
* debchange/dch(devscripts包的一部分)——用於編輯包的版本號;
* debuild(devscripts包的一部分)——運行構建過程,包括編譯連接,以及生成deb包;
* fakeroot(fakeroot包的一部分)——這個東西是必須的;
* dput——上傳經過簽名的deb檔。
建議所有打包工作都在較新的Ubuntu系統下進行,這樣可以大大方便和簡化整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