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是「國際兒童圖書日」。 這個特殊的日子,既是為了紀念丹麥童話大師安徒生,也是為了喚起人們對兒童閱讀的關注。 所以,在這個時候談談兒童閱讀,很有必要。
記者走訪發現,各類兒童讀物內容同質化嚴重,而兒童閱讀APP雖給孩子帶來樂趣,但不利閱讀習慣的養成。
「幼兒看書大多隻看圖畫,不看字。 一本畫面精美的繪本,賣幾十元,翻幾下就完了。 」採訪中,多數家長覺得價格高都是次要的,兒童讀物的內容無法滿足孩子需求。
市民李女士只是偶爾帶4歲的兒子逛書店,她大多數時候都是讓孩子體驗兒童圖書APP。 李女士的手機裡下載了近10個兒童閱讀APP,兒子特別感興趣,為避免影響視力,李女士每天給兒子玩兩次,每次半小時,邊玩邊學,現在還能說幾個英語單詞。
教育專家則認為,多數APP軟體是由無教育專業背景的IT人士製作而成,採用遊戲方式吸引兒童注意力,卻忽略了學習的規律。 無論是電子閱讀還是紙質閱讀,建議家長最好親自陪伴孩子,給孩子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最重要。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閱讀的重要性無須再做強調,已有過許多種闡述。
閱讀可以促進兒童大腦的發育,提高兒童的語言能力、學習能力、思考力和想像力,塑造他們的價值觀和人生觀。 這是科學家的解釋。
閱讀無法改變一個人人生的長度,但可以改變人生的寬度;閱讀無法改變人生的起點,但可以改變人生的終點。 這是詩意的表達。
然而,兒童閱讀正面臨著時代的挑戰。
尼爾森公司所做的一項調查顯示,11歲至13歲兒童的業餘愛好中,閱讀排在第六位,居電視、遊戲、網路視頻、體育和手機之後。 這個調查結果在去年的上海國際童書展上公佈。 兒童的注意力被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所分散,已是不爭的事實。
兒童閱讀不僅面臨外部競爭,自身的「生態」也顯得紛繁複雜。 一方面,國內兒童圖書的種類和數量異常豐富,遠超以往任何一個時代;另一方面,粗製濫造、「少兒不宜」的童書同樣不少,良莠不齊的現象比較突出。
兒童就像一張白紙,畫什麼圖案、上什麼色彩,就呈現什麼樣的風景。 兒童時期汲取的精神營養、塑造的價值觀念,決定著一生的發展方向。 所以,我們所期待的兒童閱讀,應是一種美的閱讀。 而閱讀之美,則要通過一本本優秀的圖書來實現。
優秀的圖書,承載著人類文明中恒定向上的價值觀,傳承著歷經時光淘洗仍熠熠生輝的知識和經驗。 優秀的圖書,能滋養孩子的心靈,這種滋養可能勝過千萬次說教。 優秀的圖書,能讓孩子們視通四海,思接千古,帶來新鮮的生命體驗。 美的閱讀,可以讓孩子們建立起豐富的精神世界,塑造豐滿的人格。
誠然,數位化時代,「書」的涵義已然多元。 但不管是傳統紙書,還是電子書,好書仍是兒童閱讀的根本。 在任何時代,都不應滿足于淺層的資訊獲取,而應在深刻的閱讀中打牢人生地基,讓閱讀之美塗抹生命底色。 「多讀書、讀好書」,永不過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