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下午3點,李喻又簽收了一個包裹。 「這是從上海網購的鮮肉月餅,我們家這次中秋賞月的東西總算齊全了。 」在電子商務和物流產業發達的今天,人們的生活有了更多的可能,傳統中秋美食也不再囿于地域,指尖輕輕一點,網購南北貨,月餅吃全國,互聯網縮短了舌尖距離。
動動滑鼠 眾口不再難調
兩周前,李喻就開始為今年中秋的家族聚會做策劃。 姑父是當年的上海知青,表姐夫是山西人,李喻想通過記憶中的味道,讓自家的外來「姑爺」們回味一下家鄉的感覺。 「之前我向同學和朋友打聽了不同地方的月餅特色,又通過網路查到當地的老字型大小,淘寶上一搜,還真都有賣的。 」山西出名的是胡麻油和五仁月餅,最能代表上海的是鮮肉月餅,除此之外,她還網購了北京稻香村的點心禮盒、臺灣的肉鬆月餅等,而在福建上大學的表弟也收到了她寄出的火腿月餅。
記者向多個網路賣家瞭解到,中秋前一個月,月餅銷量在眾多食品中遙遙領先。 自製月餅的工具也成了網購寵兒,銷售量大增。 一份包含了麵粉、餡料和模具的冰皮月餅DIY套裝,價格在60元左右,受到了網友的青睞。
回歸理性 大宗購買減少
月餅一類的糕餅都很漲肚子,不少市民把中秋節戲稱為「吃撐」節。 在經歷了無數次「吃撐」後,對生活品質要求逐漸提升的人們,開始反思和調整節日飲食結構,水果開始佔據了更多的比例。
林先生經營了一家「微店」,中秋節前主要銷售蒙自甜石榴、四川的紅心獼猴桃、泰國龍眼、澳大利亞進口柑橘、元江紅心火龍果等。 「這一個月來銷量都很不錯,尤其是一些新品種水果,銷量比平常增加了一倍。 」在中秋放假前,林先生每天多趟往返于昆明市區各個角落,將客戶購買的水果送上門。
在節儉之風的影響下,從去年到今年,月餅、水果等節日市場大宗購買客戶減少,零售有所增加。 記者在街頭隨意採訪了15位市民,有13人認為這是一種很好的社會風氣。
「以前過節大家相互送禮非常普遍,商家也卯足了勁生產,生產量遠高於市場消費能力。 」岑女士認為,按照自家的消耗酌情購買過節食品,商家合理控制產量,是一種良性的市場迴圈,是「變味節日」的理性回歸。
記者姚丹蘋報導
相關提醒
微信成月餅新賣場
提醒:品質有問題很難查 謹慎購買
本報訊 記者張夢曦報導 又到中秋,微信朋友圈賣月餅是個新現象。 最近,很多人的朋友圈都被賣月餅的資訊刷屏了。
因月餅保質期縮短等因素,各大超市、商場的月餅銷售開始降溫,不少商家甚至推出了買一送一的甩貨促銷。 與之相反,朋友圈裡賣月餅的多了起來,圈中朋友無論何行業都熱情轉發起了月餅連結,並附上如「幫朋友轉,現在買可享受對折」、「團購2000份的大單,現在還有100位,可享對折,要的迅速微信」等內容。
「因為工作原因不能回老家陪父母過節,在微信上買月餅商家能直接送貨上門,省了郵寄的麻煩,也能表達對父母的一點心意。 」常玩微信的陳小姐說,自己身邊很多不能回家過節的朋友都選擇在微信上購買月餅,大部分都是送給父母和朋友的,就是圖個省事。
從事微信月餅銷售的業內人士李先生表示,傳統實體店的月餅銷售,店鋪租金、人工費是一筆很大的開支,商家為了不虧本就只能提高月餅價格,導致月餅價格虛高。 而微信銷售則省去了租金和人工費用,月餅價格更加親民,送貨上門的服務也讓市民更加青睞。
走訪發現,雖然微信購買月餅方便快捷,但是因為不少商家無法出示生產許可證,讓不少市民為品質捏了一把汗。 「雖然價格很便宜,但是一直不敢嘗試。 」市民王小姐說,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很多人在買月餅,但她還是選擇去商場購買,「最主要還是擔心微信購買的月餅出了品質問題找不到人。 」
隨後,記者諮詢了「12315」消費者投訴熱線,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微信銷售的月餅很多無法提供發貨位址和廠家位址,如果發現品質問題,工商部門很難追查,建議消費者儘量到傳統商場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