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人圍攻企業雲 華為挑戰思科、惠普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華為 思科 惠普 企業業務 目前

在深圳阪田的華為總部,一間巨大的企業業務產品展示廳剛裝修完畢,正迫不及待地投入使用。

這間展示廳的開張足以引起思科和惠普們的高度警惕,那套通話流暢的「智真」視訊會議系統將直接和售價昂貴的思科「網真」展開競爭,而雲計算解決方案則可能變成惠普的勁敵。

在惠普宣佈考慮剝離PC業務專注企業商用市場、思科裁員並重新聚焦企業網業務後,這塊被各大IT巨頭認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市場,正成為新的競爭熱點。

華為企業業務總裁徐文偉日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華為企業業務今年的銷售額將達到40億美元——比去年增長近一倍,該公司希望2015年這一資料能高達150億-200億美元,占華為銷售額的20%,成為華為最重要的一個增長點。

最重要的增長點

雲計算大大拓展了企業業務的應用範疇,也只有大企業才有能力玩得轉

華為的企業業務,歷經頗多坎坷。

此前,華為主要通過合資的形式來運營企業業務,當時被稱為「企業網」。

2003年11月,華為與3Com合資成立華為3Com公司,銷售企業網產品。 2006年底,3Com又將其全資收購,並更名為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H3C),此後3Com又被惠普收購。

一直到今年初,華為將公司業務重新劃分為四大板塊,並成立企業業務部,由徐文偉任總裁。

徐文偉指出,全球企業業務市場高達萬億美元,這是一個非常有潛力的市場。

華為不久前公佈的2011年上半年營收顯示,華為今年上半年取得營收983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11%,華為預計2011年全年的營收達到1990億元人民幣。

在華為的業務板塊中,企業業務是增長最快的一塊業務,今年上半年共實現銷售收入15億美元。 華為企業業務行銷總裁何達炳對全年40億美元的銷售目標非常有信心——照此推算華為企業業務比去年增長近100%。

對於華為來說,大舉進軍企業業務市場的一個很重要背景是雲計算概念在全世界的興起——雲計算大大拓展了企業業務的應用範疇,而且只有大企業才有能力玩得轉。

在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無錫等地,地方政府掀起了新一輪的雲計算發展熱潮,各地爭相上馬雲計算示範專案,這給華為這樣的廠商帶來了很大機遇。

在華為企業業務上半年15億美元的銷售額中,最大的客戶來源是政府,然後是金融、能源、醫療等垂直行業,這些銷售額主要來自通信設備,主要包括路由器和交換器。 目前較成熟的專案有與上海政府合作的閘北區醫院「健康雲」專案,提供基於雲計算的電子化辦公。

何達炳指出,目前國內確實浮現出雲計算泡沫的苗頭,但是任何一個大的產業轉型剛開始都會存在泡沫,泡沫過後卻帶來整個行業的巨大進步。

挑戰思科惠普

思科CEO錢伯斯將華為稱為「最難以對付的對手」

華為高調進軍企業業務市場,不可避免地引起了其它巨頭的警惕。 目前在企業路由器市場,以思科、惠普、Juniper穩坐前三強寶座,華為的市場份額仍相對較小。

其中思科仍然佔據絕對的龍頭地位,根據Dell`Oro Group的統計,思科在2010年第四季度全球企業路由器市場的市場佔有率仍然高達81.8%,而華為僅2.5%。

華為大舉進軍企業業務市場不可避免地將和思科展開一場惡戰——目前企業業務是思科最重要的業務之一,也是思科當初發家的基礎,目前企業及政府業務貢獻思科總營收的46%。

在日前召開的思科分析師會議上,思科CEO錢伯斯將華為稱為「最難以對付的對手」,並揚言要對華為展開更多的挑戰。

而在徐文偉看來,思科和惠普是華為在企業業務上最主要的競爭對手,「當然IBM是在更高一個層面上的對手」。

華為的另一大競爭對手惠普最近的策略也值得玩味。

惠普剛剛宣佈考慮剝離PC和其它消費電子業務,以推動惠普進入更高價值、更高利潤的增長領域。 所謂「更高價值、更高利潤」即「雲計算、解決方案和軟體,特別專注于企業市場、商用市場和政府市場。 」惠普旗下的子公司中,惠普服務的運營獲利率為13.5%,企業伺服器、存儲和網路的運營獲利率為13.0%,遠高於PC和印表機的營業單位。

值得一提的是,惠普在中國的商業網路業務和華為有頗多淵源。

2003年11月,時任華為常務副總裁的鄭樹生率領一千多人,從深圳、北京兩地遷往杭州,華為數據通信部蛻變成合資公司華為3Com的初始團隊。 此舉主要是為了緩解華為與思科的智慧財產權訴訟。

此後,3Com又完全收購了這家公司,並改名華三(H3C)公司,這家公司在企業網市場上曾給思科造成了不小的麻煩,並貢獻了3Com在全球的大部分營收,之後惠普又收購了3Com—— 這被部分業內人士解讀為惠普希望大舉進軍中國企業網市場。

現在華為高調進軍企業業務後,惠普旗下的華三將和它曾經的東家華為展開競爭。

投入萬人拼研發

華為目前光在雲計算上進行研發的員工就有6000人,明年將達1萬人

上海一位雲計算資深人士向記者分析,目前全球還很少有硬體廠商自建資料中心然後銷售雲計算服務,包括思科、惠普、華為在內的企業在企業業務上的盈利模式主要依靠銷售硬體,同時搭售軟體和解決方案。

目前企業業務市場最大的問題在於如何有效教育使用者。 例如華為在其上海研究所率先實現了全國規模最大的「桌面雲」辦公,8000名工作人員不需要PC主機而只用顯示幕連接雲計算中心實現辦公,在推廣的過程中,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說服其它企業也接受這種新潮的系統。

對於剛剛進入這一市場的華為來說,當務之急便是有效開拓出市場真正的需求——這和當初華為跟著運營商走的模式完全不同。

對此徐文偉表示,華為的企業業務必須和合作夥伴一起去開拓市場,因為在這一市場有時連自己的客戶在哪裡都不知道,華為需要對能源、醫療等各個行業熟悉的合作夥伴一起來開拓自己的業務。

何達炳表示華為希望的模式是搭建一個開放平臺,吸引各個行業裡的合作夥伴進來一起開拓市場,而不再是單打獨鬥,這意味著,華為將不再依靠運營商時代屢試不爽的直銷模式,而要大力拓展依靠管道轉銷商的分銷模式。

何達炳指出,華為企業業務的最大優勢在於華為強大的研發能力,華為目前光在雲計算上進行研發的員工就有6000人,明年將達1萬人。

(責任編輯:admin)

相關文章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