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電腦問世50餘年,但遵循的基本結構形式仍是馮·諾依曼機結構,即由:運算器,控制器,儲存體,輸入裝置,輸出裝置5大功能部件組成,採用二進位,並運用程式存儲原理進行自動運行的電腦。 而最近十年電腦業的革命、無線互聯網的崛起,也正是從這五大功能改變開始。
輸入方式一直在改變,從PC上的鍵盤和滑鼠到平板電腦智慧觸屏手機多點觸控、Wii和Kinect的動作識別,這些都是輸入部件的革命,而每個技術革命的後面都是一個龐大的產業;輸出方面,三星的炫彩螢幕、 iPhone和iPad使用的視網膜屏,也都是顯示輸出裝置的革命。
而雲計算、虛擬化技術讓超級計算資源像自來水一樣觸手可及、按需索取。 另一個作為核心的資料存儲技術也隨之改變——雲存儲正方興未艾。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往往擁有不止一款上網設備:家庭電腦、工作電腦、筆記本、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 當在越來越多個設備中處理文檔時,相互之間的拷貝同步變得極其繁瑣,這就有了把資料統一管理的必要。
儲存體是資料的容器,它才是電腦真正的大腦。 這正如每個人有雙手雙眼,但只有一個大腦一樣。 人們可能希望多屏、多處理器和多終端,但就是不願意有多個儲存體。 所以,人們需要在所有設備上能夠共同管理重要和常見的文檔,人們也需要隨時隨地去訪問一個資料中心,而不是多個,網盤應運而生。
網盤行業的崛起
網盤等雲存儲方案無疑是解決多設備極佳的解決方案,涉足網盤的企業也越來越多,不但有微軟SkyDrive、谷歌(Google Drive)和蘋果iCloud,也有一些初創的移動互聯網企業, 如國外的Evernote獲得了近億美元的投資,網盤、雲筆記類服務成了投資人追逐的專案。
國內的互聯網企業很早就開始佈局網盤領域。 騰訊和網易的網盤有QQ用戶端和郵箱服務的帶動,使用率很高,但免費的空間太小,有的服務只針對收費使用者,免費容量有的甚至只給 2G,根本不解渴;而垂直專注做網盤的如金山、360雲盤、酷盤、網易有道,容量不低, 但形式上照搬Evernote和國外的網盤產品,國內的網盤行業正出於諸侯割據狀態。
百度涉水雲存儲推出百度網盤
百度最近也推出了百度網盤,而且一口氣推出了Web、PC用戶端和Android移動用戶端。 百度網盤的初始容量是15G空間,提供免費擴容,使用者可以通過邀請好友加入增加容量,邀請好友加入,雙方都能獲得300M空間。 另外,百度網盤web端還支援1G超大單檔上傳,而且沒有流量限制。
百度網盤和國內雲存儲和雲筆記產品相比有明顯不同,從外觀到功能有很多特色。 譬如,百度網盤可以進行兩種方式檢索,一個是傳統的檔目錄式,和電腦上的資源管理器類似;另一種是根據檔案格式類別,對文檔、視頻、音訊和應用專門分類。 這種設計和大部分智慧手機和平板的設計思路類似,讓使用者更容易找到文檔。 多方式檢索顯然是為了同時兼顧PC和手機使用者。
百度網盤支援按照目錄和檔案格式兩種方式檢索,兼顧到PC和手機的使用者習慣
百度網盤值得一提的功能還有:支援線上預覽。 使用者的網盤中如果有Mp3等音樂文檔,就可以線上隨時隨地聽自己收藏的歌曲;網盤中如果有圖片檔,也不用下載照片,即可對照片進行線上預覽。 百度網盤還對應用進行了專門歸類,這也是百度網盤的一大特色。
在檔案傳輸方面,百度網盤支援多檔同時上傳,下載時支援離線下載。 很多使用者對其上傳和離線下載速度印象深刻,很多體驗過的媒體編輯用「瞬間下載」形容其速度之快。 網盤檔還支援對好友的分享,支援MD5加密分享,以及通過新浪微博進行分享。
總結:
筆者認為,網盤、雲存儲、雲筆記行業尚處於初始階段,國內國外的互聯網大佬們紛紛佈局雲存儲,可謂是諸侯雲起,但格局未定。 EverNote最近高調入華,他們在亦莊建了大面積資料中心,我不否認他們技術和產品,但作為資料存儲服務,他們極有可能遭遇Google在中國的尷尬,甚至可能重蹈覆轍。
隨著雲存儲的發展,各種網盤提供更大容量甚至免費的空間服務的時候,搜尋引擎網盤的優勢就會顯現出來。 試想一下,在上百G的雲資料裡尋找一個文檔,如果沒有超快的搜索和檢索速度,使用者的耐心會被漫長的等待時間所擊垮。 所以,筆者認為百度和谷歌等搜索企業的網盤將是未來雲存儲的勝者。
有人說,垃圾就是亂放的資源,而在我看來,反向思考也成立。 雲存儲服務中的資料資源,哪怕是再優秀的資料,如果在你需要的時候找不到,那又和垃圾有什麼區別呢?
(責任編輯:杜慶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