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雲計算市場在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市場即將迎來新一輪的建設高潮。 不同于以往,現階段各企業對於雲產業競爭的市場戰略正在發生轉移——從專注于建設基礎設施層(IaaS)逐漸轉向建設應用平臺和軟體生態系統。
「爭奪平臺級統治地位的時刻已經來臨,IBM、微軟以及Oracle等主要IT廠商正在遭受來自亞馬遜、谷歌、 VMware及Salesforce.com等新興企業的嚴峻挑戰,傳統IT廠商很可能在尋求競爭優勢的同時引發新一輪的並購熱潮。 」IDC長期跟蹤雲計算市場的海外分析師告訴記者。
這種預測並不為過,有資料顯示,在2012年,亞馬遜的Web服務收入將超過10億美元,而谷歌針對企業提供的雲服務業務也將在未來18個月內突破10億美元。 現實情況是,企業和個人使用者對雲服務的接受程度正在迅速提升,而及早轉身雲服務的互聯網廠商們已經搶到先機,賺取了雲服務市場的「第一桶金」。
正是看到了一些互聯網廠商的成功轉型,那些原本安守于管道角色的電信運營商也從中受到了啟發。 在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高喊IDC雲轉型的呼聲變得異常統一。
電信雲主機、雲存儲正式運營
就在近日,一則關於華為中標中國電信集團雲存儲專案的消息再度刷新了運營商推廣雲服務的記錄。 華為繼2009年協助中國電信進行雲存儲技術研究、規範制定,2011年與上海電信合作E雲存儲專案試點之後,將于2012年配合中國電信在廣東建設覆蓋華南各省的雲存儲節點,承建廣東雲存儲資源池專案。 而這一專案也預示著中國電信的天翼雲計算戰略正式推開了面向全國市場的大門。
根據中國電信天翼雲戰略的總體規劃,2012年,中國電信的雲主機和雲存儲這兩項主打業務將正式運營,一方面提供數萬台的高性能虛擬主機和適用于不同格式的海量存儲空間, 另一方面其建設的雲平臺也將為眾多合作夥伴逐漸開放類似整合通訊、定位、視頻通信、M2M等網路通信及應用能力。
市場競爭廠商各具優勢
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廣東研究院莊一嶸告訴記者:「電信運營商在開拓雲存儲等市場時,應該基於高速網路構建雲存儲平臺,提供集海量空間、安全保密、融合應用為一體的雲產品。 」事實上,雲的這種IT資源的重新分配方式徹底説明運營商擺脫了過去傳統IDC「高成本、低盈利」的粗獷式運營模式——從簡單的設備租賃和寬頻出租轉為計算、存儲資源精細化租賃以及相關安全、增值業務的出售。
不過,主機、存儲這些面向應用的雲服務並不是電信運營商的專利,包括亞馬遜、谷歌、新浪、搜狐、騰訊等國內外互聯網廠商早已在此領域有所佈局,相當一部分十分類似的雲業務正在基於各家優勢推廣開來。
「差異化是運營商殺入雲存儲市場的關鍵,各家推出的業務大同小異,而運營商的差異化優勢在於高速寬頻。 」莊一嶸表示。
的確,大部分互聯網廠商所推出的網盤產品有些基於自身獨有內容資源,有些借勢自身龐大的社交群體,有些押寶在獨特的使用者體驗和產品設計。 與這些專心于IT技術的互聯網廠商相比,電信運營商在核心技術方面自然不具優勢。 但是,寬頻資源也為運營商爭奪雲存儲市場贏得機會。 在雲存儲使用中,大部分使用者對於資料在網盤上的上傳和下載速度非常關心,這也是留住使用者、增強體驗的重要砝碼。 而運營商得天獨厚的寬頻資源正好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評論:場地和平臺是運營商雲服務的 核心能力
從電信運營商的角度看,提供雲應用服務有2個必需的先決條件,首先是場地,如果重新建設的話,從時間到成本都不可實現。 而中國電信的資料中心機房在國內五星級規格的有13個,四星級的有61個;國際上,其資料中心在亞太地區有3個,美國2個、歐洲地區3個且中東地區也有建設,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佈局。
其次,開放的平臺,比如中國電信已經將短信能力、定位能力、視頻能力、安全管道能力等全部開放出來,應用開發商在此基礎上開發時,只需關注客戶的業務邏輯,軟體實現能力等,後臺的支援環境、測試環境等都由中國電信提供, 大大簡化了測試上線的時間,也間接地為最終使用者提供了便利服務。
以中國電信為例,可以分為資源雲、能力雲和應用雲三個層面。
資源雲與原來最大的不同在於,之前只是提供場地,客戶帶著伺服器、存放裝置來租用中國電信的場地和網路,而現在資源雲提供了更大規模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即公有雲服務。 運營商提供的是存儲能力的出租,智慧的網路以及部署,這就是資源雲與原來最大的不同。
能力雲歸屬於PaaS(平臺即服務)層,運營商在這方面具備較成熟的通信能力。 比如個人客戶使用的車載應用,公交公司使用的車輛運營管理應用等,這些服務的提供並不能僅靠一個軟體來實現,公交公司還要隨時掌控車輛的位置、監控車裡的情況等,如果將系統構建在運營商的能力雲平臺上,憑藉運營商開放出來的定位、 監控能力等,將會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應用雲的推出不是要讓運營商大量提供服務,而是以運營為主,運營商需要廣泛聯繫合作夥伴,特別是應用開發的合作夥伴,以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客戶的個人化需求。 中國電信在這方面,不僅為合作夥伴提供了基於雲的計算能力和存儲能力,應用開發完成後可以即時上線,而且還提供了通信能力,以便合作夥伴調用、體驗。 待應用上線後,整個系統將由中國電信在統一平臺中管理,並提供客戶宣傳、代理收費等服務。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