門戶的搜索合作有賴於流量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互聯網 流量 門戶 新浪 Google

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2007年6月,中國第一入口網站新浪網與全球最大的搜尋引擎服務提供者Google(谷歌),正式宣佈雙方達成戰略合作關係。 消息一出,立刻受到了各大媒體、研究機構的高度關注。

「大象共舞」形象地反映了兩家公司在各自領域中的市場地位,以及,它們的合作可能帶來的行業影響力。

分久必合

幾乎沒有人懷疑入口網站和搜尋引擎在人們獲取資訊資訊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它們各自的發展都與互聯網的整體演進緊密相關。

入口網站的崛起,得益于互聯網早期內容資源的匱乏和人們資訊獲取管道的閉塞。 這種以「大媒體」為特徵的互聯網經營模式,儘管仍沿用了傳統媒體的經營手段,但它的確適應了當時的互聯網環境。

但時至今日,在互聯網資訊量呈指數級增長的背景下,以Google為代表的搜尋引擎已經成為人們通過互聯網獲取資訊的「篩檢程式」。 根據艾瑞的使用者行為監測系統iUserTracker2007年5月的資料顯示,網頁搜索的月度覆蓋人數比例達到93.14%,超過了誕生更早的互聯網服務——電子郵件。

當Google、百度的影響力越來越大,門戶似乎日漸式微的時候,人們不禁開始提出疑問,這兩類互聯網運營模式的關係將會怎樣變化? 競爭還是合作? 抉擇已經擺在它們面前。

而在此之前,競爭是入口網站與搜尋引擎之間戰略關係的主要基調。

從美國市場來看,這場競爭從當年Yahoo與Google的分道揚鑣就已經初見端倪。 只是,當時誰也不會想到,短短的幾年,兩家公司的市場地位竟然完全顛倒,並且差距越來越大。

在中國市場,隨著Google的進入,百度的崛起,國內的入口網站也對搜尋引擎的挑戰做出了正面的回應:2004年8月,搜狐推出了具有獨立功能變數名稱的搜尋引擎——搜狗;2005年6月,國內最大的新聞資訊門戶新浪推出「愛問」 ;而早已將主營業務調整為網路遊戲的網易,也于2006年推出「有道」搜索的測試版。

在新浪和Google牽手之前,入口網站們一度擺出與Google、百度等來一場搜索決戰的姿態。 在早期的市場運作中,「自主研發」始終是三大入口網站宣傳自有搜尋引擎時使用的核心詞彙。

各取所需

回到新浪與Google的合作上,iResearch艾瑞市場諮詢分析認為,新浪獨有的"內容優勢"是促成合作的主要因素之一。

當我們看到,擁有內容資源的新浪,最終的選擇是Google而不是百度時,有必要對它們之間的競爭關係,乃至整個互聯網資訊產業鏈進行一下剖析。

新浪的優勢有哪些? 全球訪問量最大的中文資訊網站,在中國線民中的品牌影響力等,這些已是搜狐、網易、TOM等早期門戶所不能及的。

但新浪曾力推的「愛問」卻表現出越來越多的不適應性。 尤其是,當越來越多的UGC(使用者產生內容)類網站出現時,「愛問」並沒有給新浪帶來更多的搜索流量。 而這正是Google的強項。

況且,除了擁有強大的搜尋引擎技術、全球品牌影響力,Google對中文環境也日漸熟悉。 因此,新浪與Google合作,將「愛問」放至幕後,或另做打算,則便成了大勢所趨。

除了搜索技術,Google「為廣告主帶來更為精准的客戶」的廣告解決方案,將有力拉動新浪的廣告增長。 隨著合作的推進,Google的AdSense將會出現在新浪註冊使用者達到千萬級的博客服務中。

而雙方在內容上的合作,將在未來體現出更大的價值。

當國內互聯網的新聞資訊越來越多的「被轉載」時,搜索市場上的競爭者將會意識到,擁有「自己的內容」是何等重要。 百度已經先行一步。 這個本土搜索巨頭已經獲得了自己的新聞牌照,擁有了自己的新聞創作團隊。

而在主要對手進入內容生產時,李開複率領的Google中國團隊卻一度傾力于將Google美國的產品中文化,以及,推出熱榜、導航、輸入法等「非內容資訊產品」。 結果,其更多的遭遇了國內互聯網業界的質疑。

我們大致可以判斷,今天,Google中國在內容上是何等稀缺和渴望。 但Google中國至今尚未獲得自己的內容牌照,這也是很多國外互聯網公司始終無法適應中國市場的重要原因。

以百度為參照,Google選擇新浪,無疑是順理成章的。

流量為本

Google曾是全球少有的幾家不依賴自己提供的內容而獲得成功的網路公司之一。 但這樣的情況,在最近一兩年已經發生了改變。 事實上,以Google于2006年10月以16.5億美元收購著名視頻分享網站YouTube為標誌,Google已經進入內容供應市場。

搜尋引擎開始進入內容供應,無疑將引發這一領域未來的無限遐想。

如果搜尋引擎能夠更快、更及時、更系統地為線民帶來更專業、更有趣的內容,那麼,它不僅將為廣告主帶來更多、更精准的訪問流量,同時,作為"內容供應商",也可以獲得大量的收入和關注度。

Google們正在變身內容的生產者或整合者。 我們甚至可以想像,未來,Youtube上的視頻可以在新浪播客頻道播放。

而搜尋引擎及閘戶的合作(內容與搜索的融合),最終將推進了一種現實的可能性:入口網站不再是使用者登錄互聯網的首選,人們更多地通過搜尋引擎獲得及時的新聞資訊。

不過,雖然所謂「商業模式」品類繁多,但網路流量始終是各種商業模式的基礎。

新浪與Google的合作,只是給雙方在內容、廣告收入共用方面提供一個更為廣闊的平臺,但其基本的「流量模式」並沒有發生變化。

在沒有改變內容生產機制、發佈機制的前提下,不論入口網站與搜尋引擎之間是合作,還是合併,都不會根本改變現有的「基於流量,進而帶來廣告收入」的商業模式。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