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伺服器晶片:英特爾移動晶片的重演?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伺服器
高通
晶片
英特爾
文/孫永傑近日,高通在其年度投資者會議上給出了公司未來五年的營收增長目標。 由於在中國面臨反壟斷調查以及不少其他新興市場更傾向購買價格更低廉的智慧手機產品,其未來增長預期則略顯黯淡。 事實的確如此,高通在2014財年的總營收僅增長了6.5%,大幅低於近幾年平均增長30%的水準。 為此,分析師預計,高通在2015財年的營收增長將在5%左右。 也許正是基於高通在自身核心業務的移動晶片市場前景的暗淡,在此次投資者會議上,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波夫(Steve Mollenkopf)稱,高通正在為一直被英特爾所壟斷的資料中心市場研發低功耗晶片。 即高通未來將進入伺服器晶片市場。 此言一出,立刻在業內引起強烈反響,就像當年英特爾宣佈進入高通占優的以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晶片市場一樣,似乎彼此領域間又多了個分食的強勁對手。 歷史似乎總是驚人的相似而又在不斷重演且充滿著巧合。 就在高通宣佈其未來要進入伺服器晶片市場的前幾天,英特爾宣佈將其獨立的移動晶片部門與PC部門合併。 雖然英特爾對此給出的官方解釋是,未來行動裝置與PC間將不斷融合(形態和功能等)且界限日益模糊,所以部門合併是符合產業發展趨勢之舉, 但考慮到之前英特爾移動晶片部門近兩年來70億美元的巨虧與微薄的營收(更不要提什麼利潤了)間的巨大反差,我們認為兩個部門的合併,確切地說是移動晶片部門的取消,更是英特爾掩飾其移動晶片業務慘澹而在未來討好華爾街的無奈舉措, 因為合併之後,業內將不能確切瞭解英特爾移動晶片的出貨量及營收和利潤,一來可以繼續在移動晶片市場賠錢占市場,二來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放棄在移動晶片市場的爭奪,前可進,後可退。 這恐怕才是英特爾合併兩個部門的真實目的。 總之起因還是英特爾在移動晶片市場進展不利,失遠遠大於得。 那麼問題來了,高通進入英特爾主宰的伺服器晶片市場是否會是英特爾進擊其核心領域移動晶片市場的重演呢? 其實作為某個產業的大佬,總是在某個時刻想當然地認為自己可以通過跨界輕鬆地將在自己在該產業中的優勢自然延伸到另外的產業或者市場中(儘管這個市場空間和前景廣闊),而忽視了兩個產業(包括形似,甚至是同一個產業)間的不同。 例如以傳統PC及伺服器為代表的晶片與以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為代表的移動晶片,儘管同屬於晶片產業的大範疇,但不同的架構、不同的產品形態、不同的使用者需求、不同的產業生態和競爭環境等太多的不同,實際上在進入之初就註定了這個廠商會或多或少存在對於進入該產業認識上的誤區,而這個誤區有時候是致命的。 這種致命體現在進入之後的惡補(包括資金、人員、行銷等的投入,看看英特爾這些年在移動晶片市場的忙活就知道了),但卻鮮有收益(無論是市場份額、營收還是利潤)。 具體到高通欲進入的伺服器晶片市場,只是單從技術和生態系統的角度看,英特爾X86架構是基礎,且生態系統的根基也是圍繞著X86架構。 所以高通要進入的話,生態系統的影響力及建立就是相當艱難且長期的過程。 這點與英特爾當初進入移動晶片市場面臨的處境一樣,而這種處境直到幾天前將移動晶片部門與PC部門合併,前後花費了數年和扔了100多億美元均沒有實質性的改觀,要不何苦合併。 而這也在提醒高通,進入伺服器晶片市場,尤其是進入的初期砸錢是不可避免的。 但從現在高通及英特爾營收和利潤的對比看,顯然高通砸錢的實力遠不及英特爾。 最新季度財報顯示,高通營收為68.1億美元,淨利潤為22.4億美元,相比之下,英特爾營收為146億美元,淨利潤為33.2億美元(這是在其已經賠了10億美元之後)。 可見二者的差距。 更為關鍵的是,高通相當一部分的營收和利潤來自其在移動晶片市場的專利授權,而一旦進入到伺服器晶片市場,這些所謂創收的商業模式將失效。 不過,就像人們常說的,金錢不是萬能的,所以有業內人士會稱,高通基於AMR架構的晶片功耗低,成本具有優勢,問題同樣來了,當初英特爾信誓旦旦地進入移動晶片市場,也將自己晶片的性能作為不同于ARM架構晶片的賣點, 儘管智慧手機和平板電腦晶片性能確實也在提升,但英特爾似乎仍沒有找到自己在移動晶片市場的立足之地,即便是以巨額且近乎白的方式也未能扭轉這種尷尬。 問題究竟出在了哪裡? 就上前面說的,市場和使用者需求、產業生態系統等的不同。 這決定了廠商在此領域的優勢未必是彼領域的優勢,此領域的使用者需求未必是彼領域的使用者需求。 業內知道,在伺服器晶片市場,效能及解決方案才是市場和使用者最為看重的,而高通的優勢在於晶片的低功耗及高整合度。 至於所謂的成本優勢,需要說明的是,由於目前在伺服器(資料中心)市場,大多數公司採用的是英特爾X86架構的晶片,如果企業要採用ARM架構的伺服器,不僅需要投資新的伺服器元件,同時還要投資埠的應用程式的體系結構, 而這將使得使用ARM架構晶片伺服器成本的優勢大打折扣。 對此,擁有全球部分規模較大資料中心的亞馬遜網路服務(Amazon Web Services,AWS)副總裁詹姆斯•漢密爾頓(James Hamilton)在日前舉行的亞馬遜AWS大會上稱,很多自己製造伺服器的資料中心運營商需要更高效的部件(注重能效比),而不僅僅是追求價格的下降。 而事實上某些採用了ARM架構的伺服器客戶已經不得不支付更多的費用。 另外,從伺服器產業的發展趨勢看,其早已不是單純晶片的比拼,而是基於晶片的整個平臺的構建及優化。 例如英特爾近期提出的軟體定義基礎設施就是這一趨勢的代表。 也就是說從伺服器晶片產業的創新及趨勢看,英特爾和高通根本不在一個級別。 這也是為何之前一直傳聞亞馬遜要採用ARM架構晶片打造自己的伺服器和資料中心,但亞馬遜始終堅守X86架構的根本原因。 按照漢密爾頓的話說,使用ARM技術的晶片廠商的創新步伐跟不上英特爾,因此亞馬遜不准備替換其伺服器的晶片供應商。 而且,自從去年年底,ARM伺服器廠商先驅Calxeda的倒閉及今年早些時候,英偉達和三星先後放棄ARM架構伺服器晶片的開發,都昭示著ARM架構晶片已經錯失了進入伺服器市場的最佳機會。 最後從高通目前所處的移動晶片市場看,儘管高通仍處在領先的位置,但其競爭程度要遠高於其要進入的英特爾所在的伺服器晶片市場。 別的不說,至少有個緊追不捨的聯發科。 而伺服器晶片市場之前還算得上對手的AMD在早已被英特爾擊潰而轉投了ARM陣營,但直到今天,也未見其在伺服器市場有何實質性的亮眼表現。 所謂攘外必先安內,從這個意義上,高通進軍伺服器晶片市場所承擔和顧忌「後院」可能起火的風險要比英特爾當初進軍移動晶片市場大得多,這也決定了未來即便高通想如英特爾當初進軍移動晶片市場那般孤注一擲,也難有堅固的可持續的支撐。 綜合上面的分析,我們認為現在高通要進入伺服器晶片市場是不適宜的,而從與英特爾進軍移動晶片市場內外部環境、產業發展趨勢的諸多對比看,高通跨界伺服器晶片無疑會是英特爾進軍移動晶片市場的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