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計算
雲主機
雲存儲
IDC
雲存儲
雲先鋒
雲計算的源起是來自個人消費者和小微型企業,或者叫做創新性企業的推動,跟傳統的大中型企業、傳統的大型IT公司關係不大。 傳統企業對雲計算是被迫跟進心態,而不是主動的擁抱雲計算。 正是因為新的IT群體和消費觀的出現,個人消費者和小微型企業的投入和熱情,使得全世界的IT消費觀念發生深刻變化。 近日我們採訪到了犀思雲創始人張雄國先生,他表示「我們的目標就是通過提供雲計算服務,説明企業更好地過度到互聯網時代」。
以下為採訪實錄:
CSDN:首先請你簡單介紹一下犀思雲。
張雄國:犀思雲計算Syscloud——前身為北京恒迅信聯網絡資訊技術有限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 2012年3月,公司正式啟用犀思雲(sycloud)品牌,在上海、蘇州成立分公司,並在香港、太原、南昌等地設立了分支機搆。 目前公司員工人數超過100人,其中50%以上為研發人員。
經過6年的跨越式發展,犀思雲計算目前面向全國範圍內的使用者提供伺服器託管與租用服務,雲計算IaaS領域內網路,計算,存儲,安全等服務,以及面向互聯網及傳統行業的混合雲解決方案。
目前有將近500家企業使用者正在使用由犀思雲計算提供的產品與服務。 其中既包括騰訊、百度、風行、起凡、優土、暴風音影、網龍、360等各細分領域的互聯網使用者,也包括諸如ABB中國、香港馬會、中國移動等來自非互聯網行業的使用者。
CSDN:你認為雲計算在目前國內的發展態勢如何? 有哪些關鍵因素影響著雲計算市場的發展? 你對整個雲計算市場的發展前景有哪些觀點可以分享?
張雄國:我覺得未來五年國內市場將是混合雲為主流,但公有雲會迅速成長。 其中影響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影響因素:政治政策層面;深化改革的制度紅利,政府採購的市場刺激。 經濟層面:國家產業隨著樓市穩定,貨幣政策走向緊縮,資本投機變少,資本回歸產業,會推動代表新技術的雲計算產業進一步發展。 市場方面:雲計算已經成為互聯網時代的重要生產力,隨著各行業it深度轉型,市場需求將深度釋放。
在對於未來市場的判斷中,我認為以犀思雲計算為代表的混合雲更適合中國國情。 同時互聯網時代的生產力體現在資料方面,而對資料的收集,傳輸,存貯,分析,報表生產的過程離不開網路,計算,存儲這三種基礎生產要素,所以能接地氣,產品和技術更貼近使用者需求的本土雲計算廠商未來會前景廣闊。
CSDN:你如何定位犀思雲在國內雲計算市場中的角色?
張雄國:我們有三大特性決定了我們區別于其它廠商:
第一中立 : 我們是純粹的新it服務商,只提供技術和資源服務,這和阿裡雲,騰訊雲等平臺的出發點就完全不同
第二開放:由於我們的基因是idc背景,我們的產品就是服務,我們的基礎設施開放程度是市場上所有雲平臺不及的。 我們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包括技術API介面和物理的光纖介面將我們的雲計算能力和使用者對接。 這一點目前其它主要以產品為驅動的雲計算平臺是沒辦法和我們相比的。
第三越界:我們的服務可以跨運營商(bgp),跨區域(光纖服務和mpls-vpn服務)。 另外由於我們的著眼點是服務,所以我們可以保持開發性和各類運營商,paas,saas甚至是iaas進行合作。
CSDN:犀思雲在面對同行競爭時有哪些優勢?
張雄國:首先從技術層次來說,17年IDC服務經驗一脈相承,雖然產品形式發生變化遷移到雲平臺上,但積累的服務經驗還是很有優勢的。 包括我們雲平臺使用的BGP網路,光纖網路都是我們自建的,沒有時間的積累,新平臺很難建立起來。 我們的網路已經實現了核心6個機房進行同一IP的漂移,還有各機房之間的內部萬兆傳輸網路。 從網路架構上來講,我們和SoftLayer的架構很接近。
其次我們對使用者和市場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 從服務很多互聯網客戶由小變大的過程,我們深諳他們的需求。
最後我們不止是單純的技術團隊,我們對使用者服務的體驗和技術性能指標之間的平衡和把握也是單純技術團隊很難跟進的。 尤其在企業使用者這個市場,這一點特別關鍵。
CSDN:犀思雲目前已經取得了哪些成績?
張雄國:我們目前擁有服務初創期,成長期,規模期和大規模期各個週期對應使用者的產品和服務解決方案,可以從以下圖片看出。
另外,我們根據使用者的需求,已經將雲計算的各種關鍵要素,通過場景體驗形成了,以網路(BGP,MPLS-VPN),計算(雲主機)存儲(視頻平臺)各個點結合,並通過應用性能監控管理平臺(IQM)構建瞭解決使用者網站託管,遊戲運營 ,大資料等幾方面的應用解決方案。 最終形成了以企業不同發展週期和不同應用場景結合的解決方案。 目前,犀思雲計算旗下運營30多座國內頂級資料中心,並在北京、天津建立了6家基於犀思雲BGP網路的雲計算虛擬資源節點。
CSDN:犀思雲在協助企業向雲計算轉型之中是否遇到困難? 如果有,如何克服這樣的困難?
張雄國:我們面臨的困難和解決方法有以下幾點:
企業歷史IT資產和IT架構和新業務異構的問題,我們通過犀思混合雲的解決方案很好的解決和這個問題。 使用公有雲服務資料安全問題,我們通過VDC虛擬資料中心的技術,讓客戶的網路和物理硬體完全和其它使用者隔離很好的解決了這個層面上的問題。 在新舊系統中資料同步的問題 ,我們通過犀思雲網路的光纖和MPLS-VPN服務解決了這個問題。
CSDN:犀思雲在接下來的發展中面臨哪些挑戰? 如何應對這些挑戰?
張雄國:挑戰可以分為三點:
大平臺縱向產業化導致的衝擊,比如阿裡的電商雲、騰訊的遊戲雲等。 拿到區額投資的新服務商Ucloud、青雲等為拓展市場不計成本的市場價格策略 傳統大IT廠商和運營商的轉型衝擊,諸如華為、DELL、電信、聯通等。
應對的策略:
由於這個市場巨大,我們只要保持好我們3個特性,專注于新it服務,必然有我們很大的空間。 要更加貼近使用者需求,做好使用者服務的體驗,這有大量線下的工作,不是大平臺就是替代的。 堅持微創新,精進的力量是最強大的力量,我們從技術,服務,管理等各個層面只要保持每月,每週的微創新,相信我們一定能在這個市場成功逆襲。
中國創新「先鋒」企業系列報導 序號 公司名稱 成立時間 CEO/CTO 官方微博 公司產品/方向 1. 雲適配 2012年 陳本峰
網站適配 2. 友友 2010年
姚宏宇
@友友微博 C、C++、Ja va產品研發
3. 聚合資料
2010年
左磊
@聚合資料 移動資料服務 4. Anchora 2009年 魯為民
MoPaaS和InPaaS
5. 夠快 2012年
蔣爍淼 @夠快科技
雲存儲
6. 文思海輝
2012年 吳凱
@文思海輝 OpenStack公有雲
7. 搜狐雲 2011年 邱英波
SendCloud &n bsp;
8. 聯想雲存儲 2009年 羅予晉
雲存儲 9. 南京訊之智 2012年 謝晚霞
大資料即時分析 10. 上海聖何賽 2012年&nb sp;
金劍
雲管理、雲存儲
11. 國雲科技
2010年
季統 凱
@國雲科技 雲作業系統
12. SSO365 2012年 趙健
雲安全、雲身份認證
13. ClouDil雲方案 2001年
葉濱 @世紀鼎利
通信運營商
14. 多備份
2013年 胡茂華
@木浪 雲備份 < br> 15. 上海越誠軟體 2011年 王煒
基於雲的建站軟體超市
16. 雲智慧 2009年 殷晉 @ 監控寶 雲監控、基於大資料APM 17. 深圳澤雲 2012年 何巨彬
高性能存儲系統 18. 深圳智冠 2004年 盧慧莉
手靜脈生物識別、虛擬化 19. 北京沃安科技 2009年 曹學武 @沃安科技 移動視頻技術供應商 20. 星環資訊科技 2013年 孫元浩 @星環科技 大資料分析平臺 21. 杭州數雲 2011年 宣曉華 @杭州數雲 資料採礦
22. 紅象雲騰
2012年 童小軍 @RedHadoop
基於Hadoop的大資料平臺 23. APICloud 2013年 鄒達 @APICloud 雲API和端API
24. SequoiaDB
2012年 王濤 @SequoiaDB
大資料、雲計算、NoSQL
25. Syscloud
2012年 張雄國
雲主機、雲託管、虛擬資料中心
備註:2014年9月23日更新,持續更新中......
備註:雲先鋒系列文章是由CSDN雲計算頻道打造的,主要報導國內外在雲計算、大資料方面具有獨特競爭優勢的企業,以傳播技術為目的,推動中國雲計算技術的發展,只有你有雲計算或大資料方面獨特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你就可以投稿, 歡迎投稿weiwei@csdn.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