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橋機械國有股轉讓疑雲:3月豪取4倍收益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夏寅 王傳曉 7月22日,成都新築路橋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路橋機械」)首發過會。 然而記者調查發現,其股權轉讓過程疑團重重。 2007年8月14日,其大股東路橋機械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新築有限」)以每股2.16元收購成都工業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成都工投」)和成都創新風險投資有限公司(下簡稱,「成都風投」) 持有的路橋機械2500萬股(占44%)的國有股權;其相關國資批文卻在2009年姍姍來遲。 而在2007年8月-11月間,大股東新築有限轉讓1385萬股給9位投資者,平均每股高達8.62元,相對2.16的收購價,短短3個月內豪取4倍漁利。 低買 2001年,路橋機械成立,註冊資金3000萬,新築有限以2420萬股(占80.67%)成為其大股東。 2003年11月10日,成都市政府所屬的成都工投和成都風投與路橋機械簽署《增資擴股協定書》。 其中,成都工投出資2256萬元,成都風投出資2444萬元,增資價格均為1.88元/股。 成都工投和成都風投分別持有路橋機械1200萬股(占21.82%)和1300萬股(占23.64%),共占路橋機械股權的45.46%。 此外,當時成都市新津縣國有資產投資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下簡稱,「新津國投」)也持有路橋機械150萬股(占2.72%)的國有股份。 2005年,新津國投將150萬股以282萬元(每股1.88元)轉讓給新津聚英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下簡稱,「聚英科技」)。 此次出售價格,與其兩年前引進成都工投和成都風投的價格一模一樣;即國有資產2003-2005年沒有得到任何的增值。 蹊蹺的是,當時這150萬股的國有股權變動並未按照國有資產管理的規定履行資產評估、協定轉讓報請省級國資部門。 時隔4年,2009年4月,新津縣國有資產管理局才委託評估機構對150萬股股份進行追溯評估,價格為366.82萬元,即每股2.45元。 隨後,相關政府補充性批示姍姍來遲。 2009年5月新津縣人民政府認為不存在國資流失的情況;2009年10月四川省國資委原則同意150萬股的國有資產轉讓。 2007年,類似的股權轉讓再次發生。 2007年8月14日,成都工投和成都風投把1200萬股和1300萬股以2588.11萬元和2803.78萬元轉讓給新築有限,平均每股2.16元。 這意味著,相較2003年增資擴股價每股1.88元,4年之後,僅增值了0.28元/股。 2年之後,2009年9月,成都工投、成都風投分別與新築有限簽署《補充協定》,調整後的價款為3150.7萬元和3413.26萬元,平均每股2.63元。 隨後,成都市政府批復了相應國有資產退出;省國資委也原則上同意。 高賣 而在低價收購了股權之後,2007年8-11月,新築有限轉讓1385萬股股權給9位受讓人,轉讓價款共計11935萬元,平均每股8.62元,相對於8月份收購成都工投和成都風投的每股2.16元,高出近4倍。 僅隔3個月,經過大股東新築有限「一買一賣」,路橋機械的股權價格爆增4倍。 即便是按2009年調整後轉讓價格2.63元,相對於8.62元,國有股權也將近折價70%。 而就在2007年8月30日,路橋機械增資擴股1300萬股,由4位投資者參與,其增資價格也高達10元/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