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雲計算概念的普及,國內業界對於雲計算逐漸形成了一個共識:如果忽視以雲計算為代表的資訊,中國IT業將會錯失第三次浪潮良機。
雲計算 IT的新契機
相關資料顯示,基於雲計算的IT基礎設施建設模式為產業帶來了節省成本、拓展應用、更加充分利用資源的全新思路,推動IT產業向綠色環保和資源節約型方向發展,這符合產業發展中控制成本、節省資源、減少排放、 保護環境等多方面的需求趨勢。
據相關的資料資料顯示,2010年雲市場規模為167.31億元,到2013年增長到1174.12億元。
同時,雲計算也為IT服務、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等產業開拓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建設思路,成為資訊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方向。 當前,各大服務商紛紛看到雲計算加大了對於雲計算的投入,並且我們看到雲計算周邊(如雲管理)的部分服務商已經在雲計算中受益。
以BMC軟體為例,BMC是一家專注于雲服務管理的軟體廠商,BMC成立于1980在美國成立,致力於IT服務管理以及相關的業務服務管理。 早在10年,BMC就已經紮根中國市場,專注于企業服務管理。 談到雲計算以及雲服務管理,BMC軟體公司北亞區總經理蘇玉龍日前接受IT168記者採訪時透露,BMC雲管理在過去一年多的發展迅速,前一個季度,BMC贏得了21個雲管理專案包括公共雲以及私有雲。
從而財報方面來看,BMC在2011年財年定單增長了13個點達到22億,三年前是18億,可以看到成長是快速的,而ESM許可證成長到5.71億美元。 2012年財年第一季度相比去年定單增加了39個點,許可證增長了43個點。 在整個定單當中成長是非常多的,總體來講,BMC的高成長主要得益于雲服務。
蘇玉龍指出,當前,隨著雲計算落地的需求不斷增加,每個使用者對雲的環境和使用的需求都不太一樣。 雲是軟體性的,並不針對具體落地,但沒有落地很難幫客戶實現效益。 而BMC建立了專業的服務團隊,在落地需求增加的現狀下,我們的服務也增長了35個點,BMC推出雲服務即説明台SaaS (Remedy on Demand),該業務增長了大概53個點。
蘇玉龍同時表示,雲計算正在開始受到企業CIO的關注與支援。 據相關的資料包告顯示,2011年全世界CIO考慮的十個關鍵點中第一位即雲計算,而2009年該內容雲計算還只排名第十六。 在2011年值得CIO關注的另一個熱點是雲管理。
雲管理的佼佼者
在談到雲計算的發展時,蘇玉龍表示,當前雲計算分為三個成長階段,而在這個成長階段中,BMC的戰略也將會定位為雲管理的佼佼者。
雲計算的三個成長階段:
第一、雲計算的第一個階層是虛擬機器和物理機計算資源整合;
第二階層,一個虛擬的資料中心,在資料中心中提供虛擬化的環境比如亞馬遜。 現在IDC也在考慮部署,而所有的工作重點都在降低運營開支。 BMC在過往把一萬多台機器縮減到了幾千台,這使的資料中心的電費大量縮減;
BMC開發團隊收到的1800多個請求,在過去可能要一個月的時間完成,現在可能只需要一到兩個小時就能解決。
第三、共用雲;
這些共用的雲有點像公共雲,這個公共雲不只面向單一的公司,它可能是多階級的。 在一個企業內部有多個部門,不同的營業單位需求是不一樣,而BMC的管理平臺就能適應這樣一個統籌的環境。
蘇玉龍指出,針對于雲計算成長的三個成長階段,BMC立志將會成為雲管理的佼佼者,這也是BMC的戰略目標。
第一、BMC的目標是做雲管理的佼佼者,BMC不是要做雲的設備,也不是要做雲的虛擬機器,我們要做雲管理的佼佼者;
第二、我們要把SaaS變成一個雲的服務台;
第三、要建立一個強大的服務團隊。 雲是一個「旅途」,旅途當中BMC要建立自己的服務團隊,提供領導性的服務。 我們的優勢期望通過客戶或合作夥伴體現比如埃森哲建立了專業的服務團隊所採用的就是BMC的資料管理方案。
我們的合作夥伴是BMC在全球成功的重要因素,BMC是希望通過IT管理,為全球大的集成供應商如埃森哲,富士通等提供後臺IT客戶管理服務。
總體來講企業的投入是需要看到效益,而這正是BMC致力實現的價值所在。 尤其走到雲時代,並不是把系統上線以後就結束了,雲的服務是持續變化成長的。
(責任編輯: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