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行銷是一件高深莫測的事情。
菜鳥們經常問起:微博行銷怎麼做?為新行銷怎麼做?
——這不是行銷!臺上的更不是大師,而是大忽悠!
——行銷不等於微博行銷或者微信行銷!
——一葉障目,怎麼可能看見泰山?
新媒體的出現,給行銷帶來了革命,例如行銷過程可以用資料量化、賣家與買家可以更方便地互動。 可是,行銷的根本並沒有改變,行銷的步驟與傳統行銷並不存在天壤之別!
媒體行銷應該六步走:
1、選擇行銷的可實現目標
行銷可實現的結果無非是:求名、求利、求名利雙收。 在這個層面上,老手、新手沒有任何差別。 如果你根本說不出當前自己需要的是品牌、銷量還是品牌與銷量,請重新審視自己或者客戶的經營情況。
細化結果就是資料說話:
√ 老手必須說得清傳播受眾面有多大,用什麼資料表示;銷量多少等等。 如果我是廣告主,我會用對資料估算的準確度和歷史案例來評判媒體的專業度。
√ 單純的資料說話有時候也不靠譜,例如用點擊量(PV數)表示的廣告是可以刷的,這時候還是用邏輯來說明問題。 迄今為止我還看到一些大品牌用PV衡量廣告效果,於是刷點擊服務應運而生。
√ 二次傳播、三次傳播乃至N次傳播是社會化媒體的追求,但是不可統計。 CPS統計反而不如品牌熱度等資料更容易表達行銷的實際結果。 推薦大家跟蹤杜蕾斯、海底撈的社會化行銷,通過搜素引擎等工具的品牌熱度分析,完全可以看出這些品牌的社會化行銷成果。
2、確定專案定位的人群
一個產品必須說得清是給什麼類型的人群消費的,一場活動必須說得清是什麼群體參與的。 有例外,例外就是那些花大錢眼睛都不眨的金主,他們適合做央視的標王,而不是新媒體的典型客戶。 新媒體的典型客戶都是刁民,他們會問:效果如何?要效果,你就必須定位,否則問起ROI(廣告的投資回報率)的時候你會死得很難看。
定位是什麼?如果說出「腦白金就是給看電視的老年人送禮,吃不吃不重要,有知名度,年輕人會買,老年人會收就行」,OK,你成功了。
3、根據人群確定創意
創意就是這一類人更容易接受的方式。 例如賓利的消費群體需要VIP服務,買機票要頭等艙,只買最貴的不買最好的。 例如奇瑞、比亞迪的消費群體只認你給了多少折扣。
我們看到,即使表面上是一類商品創意上也有不同。 例如綠地集團的別墅,有幾位專業人士看完後說:我們還不懂這類業主的生活方式。 而某開發商一貫在鳥不拉屎的地方建造白菜價的別墅,然後告訴購買者這是你也買得起的別墅,連醬油党的錢也能賺到——不能不令人佩服!
當然創意有火爆的和一般的,有原創的也有抄襲的。 想不出火爆的可以用時間熬,想不出原創可以去抄。 但是,對錯是原則,沒辦法違背。 例如你告訴一位醫生用地溝油炸出的肉串很便宜一定會遭到鄙夷。
4、根據人群習慣選擇多種媒體管道
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獲取資訊的管道。 例如:40後的爺爺奶奶看電視讀報紙;80後已經不讀報,用電腦、手機;白領必經之處的電梯間誕生出分眾傳媒;地鐵造就了日本的漫畫業。
必須記住:不是每個人都是微博控;不是每個人都在用微信。 這就是微博行銷或者微信行銷的最大問題。
媒體行銷無外乎幾個具體原則:
√ 不同人群的媒體習慣不同。
√ 必須考慮多種媒體整合,包括傳統媒體、媒介與網路的整合,適合同一人群的多種閱讀習慣。
√ 不同行銷節點的不同媒體配合。 例如品牌鋪墊期,行銷轉化期使用不同媒體。
√ 不同屬性媒體的配合。 例如品牌媒體與電商媒體的配合。
5、設計創意在管道傳播的方法
這就是創意與管道的整合。 例如北京可以看海的時候,杜蕾斯官博說:杜杜不漏。
在不同的媒體管道上傳播同一內容的表達方式是不同的,你非要在微博上讓人看廣告,豈不死路一條?
6、及時評估結果,進行細節調整
客戶要用資料說話,媒體自身也要用資料說話。 資料不僅僅是行銷評估,還有精准資料庫的積累。
行銷絕不是簡簡單單的所謂微博行銷、微信行銷。 行銷六步走,不斷往復,這才是行銷。 對廣告主,對媒體平臺,都是如此。 最後引用化龍巷創始人錢鈺的一條微博來總結:我們的使用者在哪裡,我們就在哪裡。 (文/甯哲網路 周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