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2003年12月,搜狐並購17173.com。 17173——「全球網路遊戲第一門戶網站」。
當時的並購價格是2050萬美元,而且是全現金支付。 很多業內人士大呼「不值。 」算一筆賬,當時17173的年營收不超過80萬美元,利潤最多20萬美元。 2050萬美元賣掉,相當於100倍的市盈率。 在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是20倍左右。 按照專業人士的觀點:搜狐買得太虧,17173賺得太大。
據說買方市場對17173的最早報價是800萬美元,後來漲到1400萬美元,一直到1800萬美元。 張朝陽追加到2050萬美元,最終拿下。
張朝陽當然會算帳,100倍市盈率,還是照拿不誤。 道理很簡單:不給這麼多,人家創始人為什麼要賣給你?錢到手越多,江湖地位越高,享受生活的本錢越足,誘惑力就越大。 心理上越過這個臨界點,一定就會賣,也不會管什麼雄心壯志了。
其實,張朝陽賺大了。
2008年,據說17173收入2800萬美元,利潤2000萬美元。 這一年就把當初收購的出價賺回來了。 這個規模完全可以獨立上市,按照20倍的市盈率,17173值4億美元。 這麼一比,當初那2050萬美元的收購價,實在太低。
所以啊,17173的創始人蔡宗鍵後悔了。
2005年7月,蔡宗鍵與搜狐簽的競業禁止協定到期。 休息了兩年的蔡宗鍵複出,創立了一個跟17173類似的網站,也是做網路遊戲資訊。 這個事情,一看就知道,蔡宗鍵不甘心,想捲土重來。
但是,老將蔡宗鍵並未能再展雄風。 創建已經快四年的766,至今在全球排1萬名左右,收入也不成規模。 17173則高居600~700名這個範圍。 縱然老蔡對這個行業、對17173都知根知底,但沖不破17173的先發優勢。
故事說到這裡,就基本成型了。 17173創始人因為眼前利益而放棄了一個更大的遠期利益,以及一個廣闊的事業。 當時他也許並非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只是拒絕不了上千萬美元的誘惑。 張朝陽同學,用錢搞定了這個事情。
故事還沒完。
同樣在蔡宗鍵複出創建766的2005年,另一個類似的遊戲資訊網站多玩duowan也啟動了。 創始人李學淩,之前是網易總編輯,此時離職創業。 但在今天,多玩已經超過17173成為流量最大的中文遊戲資訊網站。 2008年營收幾千萬元人民幣,比2007年翻了好幾倍。
問題來了:就算17173有先發優勢,為什麼766超不過,但多玩就能超過?
2007年筆者跟多玩的聯合創始人張雲帆有過一次對話。
問:你們最大的敵人是誰?
答:17173,不過多玩就快超過它了。
問:17173怎麼不行了?
答:創始人早就套現去享受生活了,現在是一幫職業經理人在做。
問:這不一樣嗎?
答:當然不一樣。 我們是在創業,跟狼一樣兇狠。 職業經理人拿工資的,不會拼命。
雖然做766的蔡宗鍵也是在創業,但跟做17173已經大不一樣。 第一,他成功過了,知道其滋味。 不會為此拼命。 第二,他有錢了,享受過。 想拼命也力不從心。 所以,766鬥不過多玩,就像2005年之後的蔡宗鍵一定鬥不過2003年之前的蔡宗鍵一樣。
好,總結一下最本質的邏輯:沒有被糜爛生活(這裡專指成功人士要風得風、紙醉金迷的美好日子)腐蝕過的人,最兇狠。 這就是第一次創業的人。 比如2003年以前的蔡宗鍵,現在的李學淩。 一旦被糜爛生活腐蝕過,就基本沒戰鬥力了。 比如2003年以後的17173,和重新創業的蔡宗鍵。 被糜爛生活腐蝕的分界線,就是被收購。 而最喜歡收購的大老闆,比如張朝陽,就是在搞攻心計。 用大把鈔票和糜爛生活誘惑創業者,把辛苦創下的基業和一個燦爛的前程廉價賣給他。
正因為此,任何一個行業才不會有一個永遠打不垮的老大。 才會有生生不息的創業。 一個蔡宗鍵歸隱了,千萬個李學淩冒出來。
這就叫新陳代謝。 惡裡面孕育著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