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訴你一個編輯是怎麼做網站的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仲介交易 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這裡不講什麼WEB2.0,也不講什麼DIV+CSS,也不講什麼盈利模式,這裡單就最基本的一些跟大家交流下吧。 本人從事網站編輯一年不到,對於網頁製作自己還是一知半解,未能窺透精髓,領悟真諦,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底氣很是不足,但我視死如歸了,寫的不好的地方,歡迎各位網站(頁)製作高手和前輩批評指正。

網站分析、定位

做網站之前,首先得做網站策劃。 一個好的網站應該有良好的定位。 這其中包括功能定位,價值定位,商業定位等。 如果再考慮到使用者(流覽者)分析,包括流覽者的年齡、學歷,省市分佈,收入水準,使用者習慣,瀏覽器版本,網路接入方式(電信、網通、鐵通)等那就海了去了。 如果要走前期的使用者調研、市場分析,等你網站做出來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市場和機會是瞬息萬變的,時間不等人。 不過好的是前人已經為我們指明瞭大概的方向,我們將其活學活用即可。

紙上談兵

比如我們要做金山校園招聘的專題(頁面),習慣上我會首先查找之前做過的專題,然後對於整個網站的大方向有個把握,接著我會找一下IT業界其他公司諸如微軟、騰訊、聯想等公司做的專題,借鑒的同時也能拓寬自己的思路。 之後我會找需求提出方-人力資源跟他們對詳細的需求。 比如說:在我們的專題網站中必須體現的有哪些,怎樣體現?我們的網站怎麼做的富有青春氣息,活力十足等。

瞭解到了對方的需求,我就會先用VISIO畫一個網站的架構圖,圖中有網頁首頁及內頁詳細的佈局圖,細到LOGO如何擺放,各個功能模組的比例大小,是用flash動畫還是採用靜態圖片,是用微軟雅黑還是用楷體,是用多大的字型大小, 是用橢圓的還是矩形的導航或功能按鈕,都需要放哪些導航連結,這些導航如何排列會更符合使用者習慣,頁面的寬度(使用者的電腦有普屏和寬屏之分)等等。 這些我都得挨個考慮到並在框架圖中體現出來。

之後就是提交給主編審核並簽寫頁面任務設計單(若框架圖不合格得重新回爐設計),之後再交給設計部設計經理簽字,再分給具體的負責人,接下來我就要跟網站設計師闡述我的框架構思意圖、理念並對好設計稿初稿交付的日期。 一般設計師都會先把首頁設計初稿提交給編輯,再由編輯發給需求方提修改意見。 這個過程是繁雜的,因為需求方、編輯、設計師的想法都不盡一致,要想達到不謀而合幾乎很難,這時也只能綜合考慮各方面的需求和建議,最終達成一致意見,網站製作多數時間也花在這個地方。

幾易其稿之後的首頁設計稿(點此查看上線正式頁面)

綜合需求方、編輯、設計師等的綜合意見,幾易其稿之後,設計稿終於全部出了,這個時候就該編輯做頁面了。 做頁面的工具一般無外乎Dreamweaver,Photoshop,IE瀏覽器(6.0,7.0版本各一個)、火狐瀏覽器(保證頁面相容性)、Editplus等。 做頁面的時候編輯還得考慮到頁面的載入(回應)速度(確保使用者可以快速打開頁面)、代碼的可維護性(後期編輯或工作轉交他人後維護的便利性),簡潔性,可重複利用性,這個就是靠個人功力了。 如果網站用到了一些特效或者動態程式,簡單的話編輯自己得自個修改(記得當時我師傅是這麼要求我的:雖然你看的似懂非懂,雖然你不知道怎麼寫,但你必須得知道怎麼改),改不了的還得麻煩程式的同事編寫代碼實現。 程式的同事拿到了你製作好的網頁檔,然後就往裡面嵌套程式。

編輯拿到了程式同事已嵌套好代碼的網頁檔,這個時候就得通過網站內容發佈系統後後臺將頁面及圖片,網頁樣式檔等上傳到之前已經建好或申請好的路徑、目錄。 有需要的還得找相關同事申請功能變數名稱或完成功能變數名稱解析。 然後在瀏覽器中輸入網站位址或功能變數名稱、前臺頁面就可以訪問了。

到了這一步,你覺得網頁應該做好了吧,其實我也這麼覺得,但我們都錯了。 接下來我們需要在其他網站投放廣告,公司旗下的網站就是交換資源,互換連結,互相推送,而這些你必須之前跟各個網站的負責人預約好廣告的位置、尺寸,需要的話還得發郵件由老大審批。 公司外部的入口網站,專業媒體等就等花費廣告費用了。 之外你還得在頁面中添加自己或協力廠商的統計代碼,以便更清晰地瞭解到網站上線後的IP和PV(畢竟網站考核的關鍵指標在此),來路分析,線上停留時間,使用者黏度,留言數、評論數等,以此作為改進網站或制定宣傳方案的參考。

必要的話還得優化搜索關鍵字,以便在百度谷歌等搜尋引擎中能夠獲得較好的排名。 如上種種基本都是編輯從中全程協調、跟進。 沒有內容的時候編輯得去自個找,找到了內容還得由相關部門審核、廣告有時間還得自個改尺寸,甚至廣告文案都得自個想。 所有的這些,需求方或許知道,或許不知道,有可能辛辛苦苦加班加點做出的專題訪問量不盡如人意從而影響了考核、績效,有可能中間的某個環節沒用溝通好而弄的很不愉快進而耽誤了進度。 之外文章或新聞的標題甚至標點都是不容出錯的,為此還有專門的考核制度,以至於我們在看別人網站的時候總會挑細節,例如段落開頭空兩個全形空格,標點應該是全形的而不是半形的。

記得以前有位編輯說過這麼一句話:編輯是30%技術;編輯是10%客服;編輯是20%市場運營;編輯是20%設計;編輯是20%內容策劃。 如此看來,編輯就是「大拿」、「五項全能」了。 個中滋味,沒有經歷的人是很難瞭解的。

網站就是這樣煉成的。

很不錯的一篇文章,寫的通俗易懂,就轉過來了。 尤其是最後的一段,寫的很是「深有體會」,又想到自己搞得一個小論壇「籃球大本營」(www.nbacamp.cn)自己也想嘗試下當站長的滋味,雖然用了DZ的系統在頁面上算是剩了不少的功夫,但論壇也有其自身的特點不同于普通網站。 諸位大俠多給小弟指點下吧!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