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存儲市場正在逐漸邁開前進的大步,在過去的幾年當中,雲存儲這個概念相當程度上還停留在開發者領域中,這些開發者利用雲存儲來作為一種廉價的、按需分配使用的資源,存放一些專案中所產生的資料。 而如今我們已經看到雲開始被傳統的IT部門所接納,成為一種新型的存儲供應和使用方式了。 通過和一些廠商和使用者的交流,我們相信2011年會是關鍵的一年,在這一年中,一些中型的IT部門和企業將會考慮將雲存儲部署提上日程,同時會實施雲存儲。
這次由研發領域到產品化領域的換擋,是雲存儲市場初具雛形的一個趨勢,相關描述在Taneja Group的「雲存儲新興市場預測」報告中有所體現。 基於我們的調研結果來看,雲存儲市場目前基本上是在40億美金的總盤,而到2014年可能增長至100億美金。 雲將會對下一代的資料存儲技術產生非常尖刻的影響,包括在哪裡、如何來部署存儲系統方面。
為了搞清楚雲存儲市場的風向標,我們發現如果將整個雲存儲市場分為兩個主要部分的話,那麼將會對後續的分析非常有用。 這兩個部分分別是位於雲之後的主存儲技術,以及讓使用者、系統、應用可以連接到雲的技術。 第一波競爭浪潮是聚焦在後者那個部分的,所以我們首先來看一下這部分市場。
雲訪問技術
在雲訪問技術方面,我們總結了三個大類的技術如下:
• 通用閘道形式:隨著公有雲和私有雲部署數量的增多,使用者需要更快並且更加高效的來訪問雲中的資料。 對雲的訪問可以通過多種形式來實現,包括通用閘道形式,這些閘道負責將使用者連接到對應的內容和主存放裝置上去。 Cirtas、Nasuni 、TwinStrata等廠商已經可以提供這類設備了。 雖然這類市場現在看來還很小,但是卻增長迅速,基本上在2014年之前,增長率可以達到100%。
• 基於雲的備份:針對雲的第二種訪問方式則是基於雲的備份,這種備份方式可以讓使用者將他們需要備份的資料通過線纜傳輸到雲存儲空間中。 已經提供雲備份服務的廠商比如CommVault、Riverbed Technology(其產品為Whiterwater)以及賽門鐵克,都有對應的雲備份方案。 這一類市場會迅速增長,雖然不太可能會像雲訪問閘道那樣以每年兩倍的速度翻翻。
• 資料移動與訪問:由於虛擬化環境、各式各樣的應用以及存儲系統的持續增長的部署,以及對解決資料長距離傳輸下的延遲問題的需求,聚焦于資料移動和訪問方面的產品初露鋒芒,這些產品可以讓使用者高效的移動大量的資料以及與雲中的資料交互。 Cisco、Juniper以及Riverbed(其Steelhead產品)這三家廠商是這個細分領域的主要玩家。 Riverbed,實際上可以將其看作是這個細分領域的領導者,他們一直都聚焦在對分散式資料的訪問方面,如今他們正在這方面做一些創新的技術。
為雲基礎架構重新設計主存儲
處於雲後端的存儲系統會經受一場不同于傳統存儲的變革,包括那些存儲界的大鱷,同樣都需要將他們的技術適配到雲,從而提供新的存儲模型。 我們將雲中的主存儲系統劃分為兩個主要部分:內容和I/O。
內容需要被存儲、訪問以及分佈,這些策略在雲中就與傳統主存儲的情況不相同了。 在傳統基礎架構中能夠滿足內容訪問需求的檔案系統和檔訪問相關技術到了雲基礎架構中,在可擴充性以及可訪問性方面就不能夠滿足服務需求了。 雲中的內容資料相當大一部分會交給物件技術來支援,會驅動內容和歸檔存儲向著高可擴展、多租戶、基於web的訪問方面發展。 短期內,這個市場將會主要被服務提供者所驅動,但是最終也會在企業內的私有雲中落地。 我們期望一些小型的廠商比如DataDirect Network(其產品為Web Object Scaler,WOS)、Nirvanix (hNode) 以及 Mezeo (Cloud Storage Platform) 也加入到一些主流廠商比如EMC、HP以及NetApp的隊伍中來,共同作為基於雲的內容存儲平臺供應商。 這方面的增長將是迅速和穩固,但是並不會像雲連接技術市場那樣強勢。
我們被引領到了最大的雲存儲機遇面前,那就是雲背後的主存儲市場,目前已經超過20億美元。 這塊市場如今正在被一系列的下一代FC技術所承載,同時統一存儲產品也佔據了一定的份額。 我們相信雲中的主存儲系統將會經歷一個多樣化的過程,相當大一部分是各種各樣的智慧的塊級存儲和訪問、處理技術。 在私有雲或者公有雲中,智慧的塊級技術將會替代傳統的塊存儲,而且這些技術將會直接影響存儲廠商的勝負關係。 我們相信Dell (EqualLogic)、HP/3PAR 以及 NetApp將會在雲後端主存儲系統方面取得成功。 對於HP的3PAR存儲系統,很值得洞察。 3PAR瞄準這塊市場已經很久了,他們將服務提供者和企業市場看作是工具存儲的大戶,並打算在這個領域發起一場革新。
雲:全新的戰場
雖然現在還無法確定輸贏,但是我們相信,迅速增長的雲市場將會重新洗牌存儲廠商的競爭排行榜。 只有在可Scale-Out擴展以及應用存儲的平臺上執行正確的商業模式的廠商,才有可能成為這場戰爭的贏家。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