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行業一直以仔細長遠眼光在看待雲計算,以漫步「雲端」的電子設計自動化(EDA in the clouds)來描述這一過程是最恰當不過了。 雖然這種說法聽起來好像比較籠統,但雲計算本就是通過網路提供的共用資源、軟體和資訊,因此也就沒有籠統不籠統之說。 加快發展勢頭、提供挑戰和機遇才是這一行業的發展趨勢。
像我這樣頭髮漸漸斑白的人還記得計算中心的批量計算,這是早期的雲計算;再回頭看EDA歷史上硬體設計師從控制資料公司(Control Data Corporation)租用電腦房來進行其模擬運行,這是早期雲計算應用的又一個例子。 十年前,我們稱之為互聯網EDA或互聯網CAD,不過這兩種說法如今都已湮沒在歷史長河中了。
也許是技術的突飛猛進,也許是我們的期望值發生了變化,或者只是因為明確定義的服務已成事實,但雲計算就在這裡,真實地存在著。 而且雲計算市場的門檻很低,這對於不願投資昂貴的伺服器場或電腦設備的EDA來說無疑更為有利。 亞馬遜(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2467.html">Amazon)、IBM、谷歌、惠普等公司現在已提供了極具吸引力的共用計算服務。
有些類型的EDA應用軟體可完美地支援「雲」並讓專案團隊能夠顯著縮短設計週期。 例如:類比驗證和簽核檢查雖然都屬於計算資源密集型任務,但並不需要設計師的大量互動。 換句話來說,「雲」有了一個適用于按老學校電腦中心方式以批量模式工作的軟體工具的平衡點。 它們可採用「雲」中可快速按需增加的計算資源實現運行速度的顯著加速。 不過,EDA綜合和物理綜合在技術上使用到大量CPU的可能性更低,這使得從一開始雲計算就不是它的好選擇。
雲計算戰略通過降低門檻,為滿懷抱負的小型EDA公司和低調隱蔽的無晶圓半導體新創公司提供一條進軍利基市場(niche market)的途徑。 通過選擇雲戰略,公司將可外包資訊技術(IT)部門,節省資金資源,集中精力發展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較大型EDA機構的收益不能光看表面,需考慮到它們有各式各樣的問題需要克服。 EDA對雲計算許可收費方式一無所知就是一個難題。 習慣上是按年許可或多年許可進行收費的,按需付費(pay per use)的這種非預期收入還未曾有過。 當我們找到適用于本行業的可行性方案時這種情況將會有所改變,這可能還意味著EDA行之有效商業模式的徹底改變。
EDA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是很難以克服一種觀念:公司的團隊不願將其寶貴的智慧財產權押在未知領域。 不過,對於許多公司來說,當成本效益的吸引力足夠時安全只是次要問題。 對雲計算戰略深感興趣的都是些規模較小的設計公司,它們發現了按需增加資源(resources-on-demand)商務模式相當有吸引力。 這些公司一年使用工具的時間只是一兩周,因此它們只購買所需資源,對不需要的資源則分毫不付。
今年的設計自動化大會(DAC)展開了有關雲計算的專題討論,出席者熱情踴躍,會議氣氛十分熱烈,這是新趨勢興起的一個明確信號。 在展示期間,大會還提供了幾個雲計算的演示。 期待明年會有論文、專題討論、手冊等形式的更豐富內容。 出席者還將在展會上看到雲計算供應商,勿庸置疑,別忘了它們也是設計生態系統的一分子。
EDA公司必須認識到目前的專案團隊所面臨的廣泛需求,發展現有技術並相應地創新新技術,説明他們在時間窗和成本需求以內裝備上必要的差異化解決方案。 雲計算戰略我們跨出的第一步。 雲計算戰略的目標是將一流技術、設計專業知識和設計團隊交付可盈利差異化矽片的創造力緊密集成在一起。
由於雲計算並不適用于所有設計師應用或EDA工具,因此雲計算在此徘徊不前,這也是我認為EDA漫步于「雲端」的原因所在。
作者:Patrick Groeneveld
微捷碼設計自動化有限公司首席技術專家,2012年度設計自動化大會(DAC)主席。
(責任編輯:蒙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