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時代開放原始碼運動的命運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雲計算
開放原始碼軟體運動是一個主要由程式工程師及其它電腦使用者參與的聲勢浩大的運動。 它是自由軟體運動的一個分支,但兩者的差別並不明顯。 一般而言,自由軟體運動是基於政治及哲學思想(有時被稱為所謂駭客文化)的理想主義運動,而開放原始碼運動則主要注重程式本身的品質提升。 開源要想利用雲計算實現轉機,其關鍵在於抓住雲計算在分散式運算上的特長做文章。
開放原始碼運動可以憑藉雲計算恢復活力嗎?
這本是一個十分技術化的話題,但對CEO們來說,具有特別意義。 有道是:天不變則道亦不變,反之,天變則道亦變。 如果說,天是指生產力潮流,具體指技術趨勢的話,道就是商業之道。 CEO從關心商業之道角度,需要關心涉及「天變」的重大技術趨勢。
具體來說,開放原始碼問題對CEO的重要性在於兩個背景,一是關於互聯網將導致何種商業趨勢的爭議與它相關,美國前沿忽然流行起互聯網封閉論,封閉原始程式碼的蘋果成了CEO們學習的榜樣,蘋果真的值得學嗎? 二是,圍繞雲計算的「兩條路線鬥爭」正在IBM、谷歌與微軟之間展開,最終會左右CEO所追隨的商業潮流的方向。
從這個意義上說,代碼的問題已不局限于代碼。 按萊斯格的說法,代碼就是未來資訊社會的律令。 代碼指向開放,CEO們就會在成群結佇列在IBM、谷歌師門下前進;代碼指向封閉,CEO們就會排向蘋果、微軟的佇列分果果。 一念之差,財富南轅北轍,這還不足夠嚴重嗎?
開源的困境與轉機
開放代表互聯網的大方向。 這話說說容易,真計較到行內的專業判斷上,就不那麼容易了。
原因是明擺著的:LINUX的主帥SCO,像法國足球鬧內哄那樣,叛變投敵了;開源運動中相當於阿根廷足球隊主將梅西的SUN,自從被收購後就成了梅西的諧音——「沒戲」了。
雖然LINUX在伺服器上佔據了優勢,對愛好者來說的形象仍然崇高,但開源運動總的來說,商業成功之路還沒有完全摸索出來。
雲計算給開源運動帶來重要的轉機。 這不是開源擁有像IBM、谷歌這樣的超重量級鐵杆粉絲所能比擬的。 這種轉機主要在於,雲計算以SaaS(軟體即服務)為基礎,使開源看到了「軟體免費,服務收費」的商業模式最終成熟的希望;雖有微軟憑「雲+端」這種陰謀詭計(端是指終端軟體收費)加以負隅頑抗,有蘋果憑有限開放(其它開放, 原始程式碼不開放)進行退守,仍不足以抵禦開源的天勢。
對資訊社會的命根子——代碼來說,開放的前途是光明的,但道路卻是曲折的,蘋果當下如日中天,市值一時超過微軟,雖神鬼莫能與之爭鋒,又給CEO們帶來一種不確定性:開放真的是那麼好嗎,像蘋果那樣半開半閉,不是也可以嗎?
為了解開CEO在商業之道上的這一心結,我們有必要具體分析技術趨勢,特別要深入到能左右商業模式的開源技術走向中去。
SOA(面向服務的架構)向何處去
面向服務的架構,與面向軟體授權許可的架構(如「雲+端」之類)是相反的方向。 人們一般問的是,要不要向SOA方向去。
既然我們認可雲計算的主流在SaaS方向上,就不費口舌討論面向軟體授權許可的問題了,而把問題深化為:面向怎樣的服務?
這樣提出問題是有針對性的,因為即使正宗的雲計算(相對於微軟山寨版雲計算而言),對此問題的回答,方向也可能是相反的。 CEO該聽誰的呢? 我建議回到開源之本、回到雲計算之本,來想這個問題。
對開源的商業化,人們評價不一。 愛好者從非商業動機出發,指摘LINUX商業化,破壞了開源的純潔性;作為LIUNX同路人的商家,常常被認為是在利用LINUX打擊對手。
有了雲計算,我們可以從新的視角了結這一歷史公案。 這個新的視角,就是免費模式,它可以完美平衡FREE的兩個含義:自由與免費。 自由可以被理解為選擇的多樣化;免費專指基礎業務不收費(在這裡特指軟體免費)。
免費模式在安德森《免費》一書中是有所特指的,按照我的理解,首先要把一種業務,區分為兩種業態,一種是基礎業務,一種是增值業務,二者之間存在交叉補貼關係。 免費是特指基礎業務免費,而不能指增值業務免費。 如果二者不分,安德森把這樣的免費稱為打折,以區別于免費模式特指的免費。
這樣一來,我們對軟體就有了新的理解。 它不是一種獨立業務,而是一半業務。 軟體免費不是指先試後買(那相當於打折促銷),而是鎖定使用者的手段,是一種基礎業務;與軟體相對的另一半業務,就是服務,它一定是增值服務。
面向服務,應特指面向增值服務。 這一點,被宣導雲計算的大公司有意無意掩蓋了。 二種業務的合成,稱為軟體服務。 工信部軟體服務司原來想叫軟體和服務司,加一個和,現在看來不太對。 狹義的軟體服務可以是一個單獨門類,其中軟體免費,服務收費,雙邊市場交叉補貼。
由此可知,軟體授權許可,與軟體免費,並不是一個對稱概念。 與軟體授權許可對稱的相反做法,應是軟體免費,但同時要承擔基礎業務功能。
這看起來好像只是一種文字遊戲,但下面馬上就要引入正題:我們所說面向服務,到底是什麼服務。 以前人們理解的是一種同質化服務,用來降低大規模工業化成本的;可按雲計算的理念,可能不一樣了,可以主要用來指差異化服務,是一種增值性的服務。
再驗算回去,現在哪家雲計算提供者,在軟體這個平臺上可以面向差異化服務呢? 你的API在哪裡,你的開放在何處,你能作用在服務差異化、產品多樣化上創造客戶價值嗎?
不久前,我接到一個雲計算專業會議的邀請函,只看第一句話,就不想去了,它說(大意)雲計算吻合的是工業革命時期大生產中的規模化。 好嘛,我們終於等來一個叫雲計算的未來工具,用它來實現的居然是200年前工業化的大規模同質化生產。
這完全是不用所長,專用所短。 雲計算是高度分散的計算模式,是分散式運算,不是集中計算,怎麼返祖成了大規模集中制造呢。 穿新鞋,走老路,在具體條件下不是不可以,但認為新鞋的主要功能就是走老路不走新路,就是誤導。
所以我提出一個新的觀點,將來的SOA,不是一般地面向服務,不是面向一般的服務,而是要重點面向差異化服務、個人化服務,為CEO增值服務(而不是僅僅是為節省成本服務)。 沿著這個方向,讓軟體這個基礎平臺,多設計一些供百花齊放用的介面,恐怕是未來的技術方向。
開源要想利用雲計算實現轉機,其關鍵在於抓住雲計算在分散式運算上的特長做文章。 抓住機遇,儘快將軟體免費之後的服務收費,從提供一般服務,轉向提供增值性的差異化服務;為此,當務之急,是在軟體與服務之間,設計具有使用者多樣化選擇功能的開放介面,走出LINUX只能拼成本,而增值乏術的困境。 開源的商業化,由此可以理解為LINUX基本功能、基礎產品免費,靠接爻多樣化增值服務收費的完整模式。 利用雲計算將開源服務升級。
CEO要看的門道是,在判斷技術潮流背後的商業趨勢時辯明真偽。 明白不是所有的雲都能下雨,要找能下雨的雲去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