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Facebook
網頁設計
網站設計
網站首頁
「首頁」在資訊網站中的角色扮演,隨著Facebook、Twitter等SNS的興起,以及行動裝置愈發成為入口,正在變遷。
以前,它是一個資訊網站的入口,是流量的一個驅動因素,而現在,更多的貢獻于網站的品牌形象。
尼曼新聞實驗室(Nieman Journalism Lab)近日發表博文表達了如上觀點。
在談及美國報業的演進事宜時,一些產業人士目前正作出預言:作為年齡並不很長的首頁,其流量正呈下降之勢。
就網路版報紙而言,雖然它們已不再處於網路媒體的中心舞臺,但還遠談不上已經到了消失的程度,更沒有人認為這些媒體的首頁將完全消失。 但隨著越來越多的線民開始通過「旁門」(如搜尋引擎、電子郵件中的連結、Facebook或Twitter等途徑)來進入各類資訊網站,這些新聞媒體服務商開始意識到,其首頁已不再承擔多年以來作為網站入口的功能。 而行動裝置產業的興起,已導致新聞網站不再僅僅向線民們提供單一的常規網站使用者介面,而是還提供了針對行動裝置進行優化的網站,同時整合了一些應用程式和交互性更強的功能(目前人們在創建常規桌上型電腦網站之後, 馬上又會想到再創建針對行動裝置的網站)。
我敢打賭,在看到這篇文章的美國線民中,大部分並不是通過Nieman Lab首頁而來。 目前在Nieman Lab網站所有訪問者中,僅不足7%是從首頁開始。
從業者的精力應更多放在內容頁而不是首頁
今年夏季早些時候,我們向多家新聞機構發出調查請求,希望瞭解一下最近數月內這些新聞網站的流量情況。 以《紐約時報》為例,2011年早期,在該報網路版的所有訪問者中,約50%~60%是通過其首頁nytimes.com開始訪問。 而最近一段時間中,該比率已有所降低,今年3月的相應比率為48.6%。 通過搜尋引擎直接進入該網站的訪問比率為17.1%。 而通過社交網站訪問《紐約時報》的比率仍很小:由Facebook訪問《紐約時報》的比率為3.1%,Twitter的相應比率僅為1%。
但對於那些沒有《紐約時報》這種長遠歷史的品牌網站而言,上述「旁門」途徑就顯得更為重要。 以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為例,該網站一位發言人證實,其37%流量來自社交網路,17%來自搜尋引擎。 當然,Buzzfeed提供了大量名人圖片以及其他有趣的內容,因此能夠獲得年輕的社交網路使用者青睞也在情理之中。 而這種情況同時也意味著:社交網路已成為Buzzfeed內容發行的重要管道。 營利性民間新聞網站ProPublica則表示,與直接通過首頁的訪問流量相比,通過搜索、社交網路和電子郵件所含連結的流量要「高出很多」。
谷歌新聞產品負責人理查·吉格拉斯(Richard Gingras)認為,線民流量模式的改變,意味著產業人士應該「對網站進行重新定義」,即需要將精力更加專注于「內容頁面」而不是首頁當中。 《大西洋月刊》數位版(Atlantic Digital)編輯鮑勃·科恩(Bob Cohn)此前撰文稱,網站首頁將更多承擔「終極品牌聲明」的功能,其拉動流量的功能將不再變得那麼重要。 他表示,首頁的功能,就是起到引導網站整體思路的作用。
科恩表示:「就《大西洋月刊》而言,線民主要是看中了我們網站的文章頁面。 那種所謂每個頁面都必須成為首頁的看法從來未成為現實。 線民就是沖著文章而來,而這種目的能夠給他們帶來良好閱讀體驗。 這些文章必須可讀性強、繁而不亂。 如果讀者看完這些文章覺得興猶未盡,這時他才會想到會流覽一下該網站上的其他內容。 」
針對美國各新聞網站的流量情況,我曾向他們提出以下四個有關資料細節的問題:
1、過去30天當中,來自搜尋引擎的流量比率為多少?
2、來自Facebook的流量比率又是多少?
3、來自Twitter的流量比率為多少?
4、從網站首頁開始的流量比率為多少?
僅少數幾家新聞網站向我提供了具體數位。 但其他網站也同整體角度談論了流量模式的變化情況,以及這些網站針對這些變化正採取的措施。
《華爾街日報》的情況
《華爾街日報》數位網路編輯主任拉賈·納裡塞蒂(Raju Narisetti)表示,訪問者繞過《華爾街日報》首頁的情況非常明顯,但收費使用者和非收費使用者(注:《華爾街日報》網路版採取收費形式,僅對交費的訂閱使用者開放所有內容) 訪問首頁的頻率有所差異(納裡塞蒂在一次採訪中整體性地談論了流量數位,但《華爾街日報》拒絕提供不同途徑流量所占比率)。
納裡塞蒂說:「在《華爾街日報》所有訪問者中,約60%並沒有經過首頁,因此大部分訪問者並沒有首頁體驗。 相對來說,我更關注《華爾街日報》收費使用者的活動情況。 我們的收費使用者首頁訪問量很大,原因是他們已經交費,他們已經在瀏覽器中給《華爾街日報》首頁增加了書簽。 而非收費使用者則通過其他方式來查找我們的內容,因此他們多是從‘旁門’而入。 」
納裡塞蒂透露,在《華爾街日報》總流量中,約6%~10%來自社交媒體。 舉例來說,在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宣佈自己支援同性婚姻的觀點當天,該報來自社交網路的流量達到了高端值(納裡塞蒂承認,當天此類流量的增長,與Twitter使用者對此事進行激烈討論有關)。 但納裡塞蒂指出,即使社交媒體流量比率增長,甚至不少訪問者根本不「光顧」首頁,但首頁仍是編輯們值得重視的一個區域,並借此來傳達編輯們的新聞視角。
納裡塞蒂說:「其最終效果是:經過獨特安排的首頁,將吸引線民彙聚到大品牌旗下來,對不對?這其中的玄機,就是我們並不需要去擔心流量來自哪兒,而需考慮他們來到之後會進行何種活動。 如果我從內部開始減少對首頁的重視,那麼我們就無法實現這一目標。 我仍需要保證首頁有著很高參與度:這並不是說要將一大堆人拉到那兒去...... 而是要加強使用者的參與度。 」
首頁為了體現立場與視角,內容頁為了留住人
ProPublica新聞應用編輯斯科特·克萊恩(Scott Klein)則表示,內容發佈的頻率如何,會對讀者訪問流量習慣帶來影響。
克萊恩說:「ProPublica可謂新聞機構中的稀有物種,我們的服務模式比較另類。 對於絕大部分新聞網站而言,由於每天都有大量新聞事件發生,而這些網站又得時時刻刻加以報導,因此他們首頁容易成為讀者選擇的起始點。 而在ProPublica,我們從社交網路、搜尋引擎、連結以及郵件獲得的流量,已經超過了首頁流量。 但首頁仍發揮著關鍵功能,它能體現出編輯的立場和視角。 對於那些不了解特定新聞機構的讀者而言,首頁能夠回答該機構組建情況、主要業務以及操作流程等問題。 」
克萊恩表示,他無法確定究竟有多少ProPublica讀者是從首頁開始閱讀其他內容,但約有24%流量來自搜尋引擎,9%來自Facebook和Twitter,以及8%來自ProPublica發送的寄件提醒連結。
我採訪過的每一位新聞機構負責人都同意這樣的看法:首頁今後仍需得以保留。 但考慮到越來越多的讀者已更注重內容頁面本身,那麼對於這些頁面,新聞服務商又該怎樣做?《大西洋月刊》的科恩認為,應該在這些頁面上增加更多圖片內容。
科恩說:「減少文字內容並增加圖片內容,將有利於提高我們頁面的流量。 我們並不算是文本密集型網站,而是將較大、高品質圖片同文字內容緊密結合在一起。 標題字型大小也會傳達出我們的辦站思路和活力。 我認為,我們還應該在非文本方面下大力氣,並需要在制定策略後儘快付諸實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