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O的勝利:維琪百科主頁上竟也能做廣告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SEO 如果 勝利 試想

仲介交易 HTTP://www.aliyun.com/zixun/aggregation/6858.html">SEO診斷 淘寶客 雲主機 技術大廳

  

試想想,如果能在現行Alexa流量排名第六的維琪百科上做廣告,那豈不是賺翻天了?但是,大家還是清楚的:人家維琪百科寧願選擇不厭其煩地呼籲大家為其募集資金,也不願意允許企業在其網頁上掛廣告,所以, 那樣的如意算盤不是那麼好打的。 那麼,如果想在維琪百科做廣告難道就真的沒門了嗎?——誰說不能!「 投入5萬,回報200萬」!

廣告是如何在維琪頁面上賣成的?

打著「投入5萬,回報200萬」旗號招攬客戶的正是前任英國維琪媒體基金會主席。 就在前陣子的九月底,他才因為被外界質疑在維琪主頁上賣廣告而宣佈辭職。 作為英國媒體基金會的受託人之一,Roger Bamkin同時也在其LinkedIn頁面的簡歷中自述為能為客戶產生高回報率的一家公司的公關(PR)諮詢顧問。

那麼,擁有雙重身份的Roger Bamkin是如何在維琪頁面上賣廣告的呢?

簡單來說,直布羅陀(英國屬地)是Roger Bamkin的公司客戶,而在Bamkin任職英國媒體基金會期間的2011年8月,在維琪百科英文主頁「你知道嗎」(Did you know...) 欄目中,可以連結到直布羅陀的條目竟居然在一個月內出現了17次之多。 要知道,維琪百科的主頁每天的訪問量高達800萬,而以那樣高頻率地反復出現同一詞條是又相當罕見的。 所以,基於此事背後的各種關聯,觀察者不得不對Roger Bamkin進行質疑:他是在試圖運用自身在維琪百科的地位為個人牟取利益。

而據報導,直布羅陀旅遊局確實曾在其獨立報上以頭條的形式談及過其在維琪百科推廣本地區的情況。 「...... Clive Finlayson(直布羅陀博物館遺產分局主任)建議,將直布羅陀包裝成為旅遊產品在維琪百科上進行推廣;繼而旅遊局就著手將這一想法付諸行動,大家都確信這次投資肯定會大獲全勝。 」同時,該旅遊局還說,在「直布羅陀維琪百科(Gibraltarpedia )」專案上已經投入了100萬英鎊的資金。 儘管沒有指明資金有沒有流向英國維琪基金會內部,但這無疑又從另一側面印證了觀察者的質疑。

資深維琪編輯也拉客?

在諸多質疑下,此次「直布羅陀維琪廣告事件」也牽扯到跟Roger Bamkin同為「常駐維琪人(Wikipedian-in-Residence)的資深維琪編輯Maximillion Klein。 他也因在此事中有利益衝突(Conflict of Interest)而飽受爭議。 按理說,能當上了「常駐維琪人」的Klein和Bamkin,他們在維琪編輯當中算是位高權重了的。 而同時,正因為是他們這種資深的身份,在推廣維琪百科的GLAM(Galleries,Libraries,Archives & Museums)專案當中,也給他們帶來便利,因為就是由他們來負責與相關的機構、組織進行聯繫。

有權力了,如在行使當中稍有偏差,自然容易產生腐敗。 按維琪要求,如果有利益衝突的話,「常駐維琪人」是不能參加該專案的運作的,同時也不允許他們編輯與自己有聯繫的機構的有關頁面。 但資深編輯Klein卻在此次事件中沒有進行此種回避。

同時不得不提的是,在Klein的自己的諮詢公司untrikiwiki頁面上,他曾對外宣傳自己的SEO諮詢服務,其中暗示了該公司能夠利用維琪百科,將它作為強有力的SEO來源。 此前untrikiwiki網頁是這樣說的:「一篇正面的維琪百科文章是價值連城的SEO:這幾乎就保證了能在Goggle位列前三。 出奇的是,這種為維琪編寫詞條所能帶來的好處,人們並沒有充分利用好;這也說明了大家在這方面缺乏經驗。 ...... (但)我們掌握這種經驗,我們能游刃自如地游走在維琪百科上各種紛繁複雜的條條框框中。 我們擁有超過八年的經驗,編輯過10,000多個條目,同時還與維琪社區建立有多種的關係。 我們竭誠為您提供全方位的維琪百科服務。 」

  

還能通過維琪百科做廣告嗎?

負責組織維琪百科等計畫的維琪媒體基金會是非營利組織,其首席執行官為吉米·威爾士(Jimmy Wales)被問及「Bamkin客戶和英國維琪媒體基金會」此關係時表示:「各分會的董事成員,以及與維琪百科相關的慈善組織的公職人員 ,如果通過收取客戶的款項來換取安排他們能出現在維琪百科主頁或者其他頁面的有利位置,都是十分不適當的。 」

而結果,這樣的「十分不恰當」,也就迫使作為英國分會的信託人Bamkin辭職而已。

儘管Bamkin和Klein都沒有明確否認了自己的客戶就是直布羅陀,但據說,由於二者都堅決否認自己並沒有因此而違反利益衝突規則,所以在英國分會董事局裡頭,多數人表示了信任,並採取了寬容態度對待。

正是因為維琪媒體基金會的一貫寬容態度以及其在對此類問題處理規章這方面的缺失,使人們不由得發問:這不就意味著以後還有人或組織能夠在維琪百科上做廣告嗎?

在上年的12月,公關機構Bell Pottinger就因為利用至少10個不同帳號編輯了1000多次來説明其客戶刪除維琪百科上負面資訊,增添正面內容而被發現。 儘管吉米·威爾士也對次發表了批評,但整件事也就只能以登出那些帳號而告終罷了。

  

一般來說,如果想在維琪百科上「黑別人炒自己」,這基本是很難的。

舉個簡單例子,在不久前,媒體曾大肆報導2012年美國總統選舉共和黨提名參選人米特·羅姆尼的維琪百科頁面因參與編輯的程度過高而被列為「半保護」狀態。 時至今天,這狀態都還是「半保護」,預計要等到大選結束並過一段時間之後,才會解除這種保護。 由此可窺見,維琪在堅守自己編輯方針,還是有一套手段的。

要是細看維琪列出的各種編輯方針與指引,會發現它們都很詳盡地闡述了其保護中立性的原則及手段。 諸如 「在文中持續進行廣告或自我宣傳」的行為會被維琪百科列為「廣告性破壞」。 同時,還提供可供查證、快速刪除、禁封和頁面保護、追蹤編輯歷史等等的手段來確保原則得以貫徹。

但話說回來,在對維琪媒體基金會內部管理的漏洞以及處理細則的不成文,也會對其帶來不少不好的影響,此事件就是一個警示了。 作為維琪創始人的吉米·威爾士當然希望基金會的每一位成員都能像他一樣秉承維琪百科的宗旨,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像他那樣早早就賺夠了下半生的錢,只會一心一意為網路百科全書而「奮鬥終生」的。 面對權利的誘惑,有權力的成員自然也都有「人性的弱點」,腐敗的滋生也就與日俱增了。 所以,說到底,還是得有完善的機制規則等守住這些防線。 但願維琪媒體基金會能吸取此次的教訓吧! (編譯:@靚清)

文章來源:ReadWriteWeb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