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rbine近期才籌集到種子基金,但這並不妨礙它的創始人兼CEO David Knight對公司的未來做出長遠的規劃。 從看板到無人機,從船舶到衛星,Knight關注的領域多種多樣,並認定他們都可以貢獻其巨大的資料庫。 例如,他計畫投入大額資金監控最熱鬧的市場方圓幾千米的交通狀況,或者在某條航線被爆出石油洩露前及時預判它有可能關閉。
Terbine想要成為資料超市上交易的中間平臺,操縱企業間資料的收集,存儲和格式的選擇。 Knight設想了一種交易市場:可能一些資料是免費的,但是大多數的資料需要收費,根據任意指定時間內資料的及時度,稀缺度和相關度給資料定價。 Knight早期關注的領域有能源、農業、石油和天然氣。
「我發現很多人都在聊物聯網,」 Knight說,「但是目前為止,大多數的討論都讓我想到早期的CB無線電。 」在那個時候,無線電就像現在的感應器,有是有了,但是連接不到最感興趣的人,作用也不大。
這個想法也許能夠實現--甚至思科也拋出過「資料資訊仲介」的概念。 IBM也曾經建議可以通過手機資料盈利,但是目前為止沒有企業推出過類似的服務。 除了有數不清的監管障礙需要克服,建立基礎配套設施的技術難題也很讓人頭疼。 Terbine已經在亞馬遜網路服務系統創建了資料交換平臺的原型,現在正在鑽研它的邊緣網路結構,但是能不能建立又是另一回事。
Terbine或者其它企業究竟能否建立一個這樣的平臺,這個問題不容小覷,它需要其它海外企業分享資料。 早期政府機構為數據的填充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截止到目前為止,這些資料價值並不大,有些甚至因為格式問題不能使用。
Knight認為企業願意花錢購買有價值的資料,同時他也贊成,早期使用資源交換(通過提供資料換取資料)的方法也許能夠讓更多企業參與進來,並且實現自己在交易中的價值。 他說,Terbine也希望能夠和戰略夥伴一起部署他們自己的感應器網路,以便保證他們認為有價值的資料可以被利用。
Knight認為,把 Terbine的總部設在拉斯維加斯會有戰略上的優勢,因為高度互聯SuperNAP資料中心(他希望最終能夠主持Terbine的平臺)和能源部遙感實驗室也在這裡。 他希望,能源部遙感實驗室可以為Terbine的一些實驗提供試驗台,可能的話,再提供一些人才支援。
敢肯定的是,這是個風險很大的賭注。 但是Knight之前參與過讓奮進號太空梭到加利福利亞科學中心的探索,也曾經工作于高科技虛擬實境交互的太空船旅行,對於這項工程,他抱著遊戲的心態坦然面對。
「我真正喜歡的,就是去做人們覺得不能實現的事情」,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