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工智慧發展需要國家?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李彥宏 人工智慧

如果你是電影迷,你一定看了今年奧斯卡熱門電影《模仿遊戲》,這個以英國著名科學家阿蘭·圖靈為主線的傳記電影,展現出圖靈如何設計一套模仿人類思考機器,從而破解納粹德國密碼的歷程。

如果你是一個科學迷,你一定看到霍金、馬斯克對於正在興起的一股熱潮的恐懼,馬斯克甚至斷言:「我們需要萬分警惕人工智慧,它們比核武器更加危險!」

如果你是一個互聯網迷,過去一年你會被互聯網公司各種新奇的名詞「洗腦」,包括但不限於機器學習、電腦視覺等等。

如果你是個新聞迷,最近一定關注到兩會上,以政協委員、百度創始人李彥宏提出的「中國大腦」計畫,一時間引發媒體熱議。

這一切的一切,都歸於一個詞:人工智慧。 過去一年,人工智慧毫無懸念地成為整個互聯網的熱詞,其影響力無遠弗屆。 但和業界熱議的大資料、雲計算一樣,人工智慧並非什麼新鮮概念。 早在上世紀50年代,MIT的約翰·麥肯錫教授就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指的是一種製造智慧型機器的科學和工程。 隨後的人工智慧發展起起伏伏。 在80年代經歷了一股大熱之後陷入沉默,而在人類進入互聯網時代的21世紀,為什麼這個概念又重新興起呢?

三大技術趨勢讓人工智慧不再遙遠

互聯網革命帶來的不僅是讓全世界緊密聯繫起來,形成麥克盧漢預言中的「地球村」,更使得之前無法想像的技術成為現實。 如果要讓程式像人一樣智慧地理解某個口語單詞,就必須能夠聽清(不同音節)彼此之間的所有音素;而程式識別出某幅圖片的關鍵技術,則是需要看到其周圍圖元環境內的所有圖元。 近幾年來GPU技術逐漸成熟,GPU是一種滿足可視遊戲中高密度的視覺以及並行需求的晶片,如今已是百度首席科學家的吳恩達在2009年就使用GPU建立並行神經網路,以此來實現諸如識別圖片的目標。

互聯網時代海量的資料為人工智慧研究提供了大量樣本,這些海量資料有助於讓機器更全面的識別與學習。 在機器學習上,新一代演算法如深度學習脫穎而出,與之前的機器學習模式不同,深度學習通過組合低層特徵形成更加抽象的高層特徵。

舉個例子來說,以識別圖片上的人臉為例,機器首先從一張臉的邊緣入手,由小到大,再將各個要素組合,最後通過這些要素的比對得出結論,這個過程與人類大腦識別人臉的過程類似。 目前從國內情況來看,百度在深度學習領域有著不小的競爭優勢,特別在吳恩達加入之後,百度深度學習的研究也逐步延伸到整個百度產品體系,估計也正是因為如此,李彥宏才有底氣在兩會中提出「中國大腦」的提案建議吧。

正是在這三大技術趨勢的相互作用下,人工智慧技術在過去幾年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 CB Insight研究員整理的資料顯示,2010年只有兩家人工智慧公司成立,而2014年則大幅增加到16家。 更重要的是,歐美政府以及互聯網巨頭都在緊鑼密鼓的上線人工智慧專案,比如歐盟的人腦計畫,就是建立一套基於神經科學的全新的、革命性的資訊通信技術;谷歌、IBM先後收購和研發出新一代智慧型機器人與智慧晶片; 美國國防部的高級技術研究所,也就是大名鼎鼎的DARPA正在推動人機交互的新專案CwC,目的就是為了讓人類與機器之間更好地通信。 這些國家或企業為何對人工智慧如此鍾情呢?

人工智慧的想像力到底有多少?

讓我們首先來看看人工智慧現在的研究領域:

人機交互(自然語言識別)

電腦視覺

語音辨識

這三大基礎研究會極大地改變現有產業的發展模式,以製造業為例,隨著自然語言識別與語音辨識技術的成熟,人與機器之間的交互變得更加簡單,在此基礎上,工業機器人能夠更好地理解普通工人的口令。 而在那些工藝要求嚴格的儀器製造環節,電腦視覺技術可以説明機器人精確完成任務。

人工智慧在製造業的潛力也和目前業界廣泛討論「工業4.0」不謀而合。 「工業4.0」強調了智慧工廠與智慧機器人的重要,這背後都需要一套更加智慧的系統來支撐,人工智慧毫無疑問將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

如果說上述情景還停留在工廠,那麼無人駕駛汽車則讓人工智慧技術走入尋常人家。 讓汽車做到無人駕駛,首先需要讓汽車認識「路」,在此基礎上在識別路上的各種物體——前後左右的車、路上的行人、路障等等,這必須依靠電腦視覺技術給汽車調配好「視力」。 其次,語音辨識和人機交互可以説明汽車更好地懂得駕駛人的想法,做到安全駕駛和文明駕駛。

很多害怕人工智慧的人都反反復複重申一個觀點:人工智慧就是要讓人類失業,從體力和智力上戰勝人類。 這當然沒錯,還是以製造業為例,隨著智慧型機器的普及,工廠需要的工人越來越少,但工廠的效益卻大幅提升。 而大量工廠生產模式的改變則整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這也是德國以國家的名義啟動「工業4.0」與推動歐盟「大腦計畫」的初衷。 同樣道理,美國政府也通過Depra與NASA,將大量資金注入到圍繞人工智慧研究的企業或專案裡,為何人工智慧的研究需要國家層面的支援呢?

沒有國家力量的推動,人工智慧專案或恐難成功

人類的進步一直離不開技術創新的力量,但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能真正推動技術發展的不在僅僅是個體、公司,而成為一種國家的使命和責任。 這是因為隨著技術發展越來越複雜,個體、公司的力量已經無法完全承擔。 歷史上,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興起幾乎就是瓦特一己之力改進了蒸汽機;而第二次工業革命則是與電力相關的幾家公司所推動;但在第三次技術革命中,美國二戰期間「曼哈頓計畫」的遺產——從貝爾實驗室到各種軍工企業, 成為戰後帶領美國成為全球技術領先者的核心力量。

在2013年的一次TED演講中,來自英國蘇塞克斯大學科學和技術政策研究中心的Mariana Mazzucato教授提出一個令人驚訝的觀點:在經濟市場中,最能引領創新潮流的角色是國家!

Mariana Mazzucato的論據源于她對手上一部iPhone 的研究,她發現:

「iPhone中這些十分巧妙、革新性部分全由政府資助,也就是說,移動互聯網由美國國防部DARPA資助; GPS由軍方Navstar(導航之星)計畫資助;甚至Siri,事實上由DARPA資助;觸控螢幕由兩個國家部門-CIA(中情局)和NSF(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了德拉瓦大學兩位公立大學研究員。 」

有關人工智慧的研究更需要國家層面的參與,這不僅因為人工智慧研究的耗費驚人,比如歐盟的「人腦計畫」,歐盟委員會將在未來十年內拿出10億美元支撐其研究, 上文提到的IBM智慧晶片TrueNorth得到美國國防部高達5000萬美元的支援。 如此的研究經費早已超出普通人甚至企業的承受範圍,只有從國家戰略層面的資金支援,才能保證研究的持續發展。

其次,人工智慧是一項搶佔未來競爭高地的基礎性技術。 我國是製造業大國,但並非製造業強國,近幾年來,我國製造業面臨工作力和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雙重壓力,傳統層面的成本優勢逐漸消失,製造業的轉型迫在眉睫。 也正如前文所言,人工智慧會從根本上改變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模式,從而能夠讓中國製造業快速實現產業轉型,在這個層面,中國需要和傳統制造業強國,諸如日本和德國開展競爭,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第三,啟動一項國家層面的人工智慧專案也是我國政府創新模式的新嘗試。 我國經歷過較長時期的計劃經濟時期,政府也長期「霸佔」創新什麼如何創新的發言權。 但隨著政府職責的變化,政府也開始將部分創新專案放在高校和科研機構,但由於高校、科研機構缺乏必要的市場敏感度,其創新產品往往無法真正推向市場。 而中國的人工智慧專案,則是國家、高校/科研機構、企業三重發力:國家負責政策引道與資金支援,高校推動基礎研究和人才培養,企業則結合市場和國家需求,將基礎研究產品化,並利用不同產業和行業需求實現產業鏈的優化和調整。

站在2015年這個時間節點,人類對人工智慧的未來充滿著憧憬與恐懼,一如1400年代歐洲人對古登堡的那台印刷機一樣。 然而我們有理由相信,就像古登堡的印刷術終結歐洲野蠻的中世紀文明,從而為歐洲文藝復興吹響了號角一樣,我們有理由相信人工智慧能成為人類騰飛的翅膀,而中國,在這場輸不起的比賽裡,也正蓄勢待發!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