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編者按】柳傳志出招,並不是沒有招;讓人接招,本身就已經是招。 招天下之電商能人、行銷高手、話題大王,完成一次柳桃的互聯網式傳播。 口口相傳,即使只是個屌絲,也可以成
【編者按】柳傳志出招,並不是沒有招;讓人接招,本身就已經是招。 招天下之電商能人、行銷高手、話題大王,完成一次柳桃的互聯網式傳播。 口口相傳,即使只是個屌絲,也可以成為社會化行銷的一部分。
洪流之中,泥沙俱下,前有雕爺抛磚引玉,後有此篇文章作者,褚橙的操盤手之一、生鮮 B2C 本來生活網前高管蔣政文。 為什麼為褚時健量身打造的褚橙行銷可以火爆,而柳桃則行不通? 他們各抒己見,至於高下,請看官自行判斷。
作為當事人之一,本來不大想接柳傳志的英雄帖。 直到看到雕爺的接招文章,建議用「傳志」作為「文本之源」來推廣柳桃。 難得行銷大神寫了一篇這麼有槽點的文章,簡直不吐不快。
為什麼大家都覺得馮小剛的電影越來越不好看了? 原因很簡單,就是馮小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不精彩了。 從中國導演的電影裡,我們完全可以窺探中國導演的生活狀態,那些功成名就的老師們真實生活中思考的核心主題就是——婚外戀。 沒錯,大家完全有理由期待王全安拍一部關於中國地下性工作者的電影。
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就是把自己的小天地當成了全世界。 雕爺是企業家,而且越來越有「教父」的良好感覺,所以自然而然地擁有「傳志」的需求,也自然而然地覺得他的個人需求就是所有人的共同需求。
那麼問題來了——有「志」要「傳」的人群究竟有多大?
2012年,褚橙初次進京,定位向60後的企業主做傳播,因為這批人最瞭解褚時健的遭遇,既感同身受又心有戚戚。 當時就有很多企業主把褚橙作為員工福利,這才有了「勵志橙」一說。 但是到了2013年,我們決定把受眾群定位在80後,製作了一系列的個人化標籤印在褚橙的外包裝上。 比如,有一個包裝是「謝謝你,讓我站著把錢掙了」,就是鼓勵員工送給老闆的。 老闆只有一個人,員工可是一票人,一下子就把受眾範圍擴大了。
再比如,我安排寄給雕爺的那箱褚橙,盒子上印的是「即便你很有錢,我還是覺得你很帥」。 為什麼雕爺收到以後願意在微博上曬出來分享? 原因是每個人都渴望擁有自己不擁有的,馬屁要拍在每個人內心最不自信的地方。 眾所周知,雕爺一定不缺錢......
所以,行銷最重要的就是善於換位,化身為你的受眾來感受他們的需求。
回到正題。 想要推廣柳桃,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消費者為什麼要接受柳傳志的獼猴桃?
中國的老百姓天生是不喜歡中國的企業家的,所謂無奸不商,在中國人的認知裡是一個定律。 既然從商,就不能要求人民愛你。 而褚老打動人的地方,恰恰是因為他不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甚至曾經失敗得那麼徹底。 說到這裡,估計有人會拿馬雲來反駁。 大家覺得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目中,馬雲更像一個商人,還是更像一個演員? 在中國,沒有一個企業家具有廣告價值,就像沒有一個女演員具有票房價值一樣。 本該靠交易獲得成功的最終靠的卻是演技,本該靠演技獲得成功的最終靠的卻是交易。 這,不一定是事實,但卻是「共識」。
要找到柳傳志身上真正能激勵人(diao)心(si)的力量,一定不是他作為一個企業家有多麼成功,而是他作為一個民族企業家有多麼成功。 請注意,這其中的天壤之別就像睡了一個本國性工作者,那是嫖客;睡了一個日本性工作者,那就是英雄。
中國是獼猴桃的原產地,但真正把獼猴桃發揚光大的卻是紐西蘭。 好比二進位是中國人首創的,但電腦卻是美國人發明的。 不過最終聯想卻驚天逆襲,收購了IBM。 這件事在當年著實讓國人振奮了一把。 這是柳傳志一生中最牛逼的決定,也是一生中最輝煌的時刻。 國人對於聯想品牌的好感,也幾乎是從這一事件開始的。
所以柳傳志要想把獼猴桃做成功,就應該去紐西蘭收購一塊獼猴桃基地,然後讓紐西蘭的桃農按照佳沃制定的標準種植獼猴桃。 再導演一次「逆襲」,讓消(diao)費(si)者(men)共用一種收復失地的成功感,體驗一次民族產業的復興。
「柳桃」要想成功,首先要去掉「柳桃」的標籤。 進入「褚橙」的語境,必敗無疑。 畢竟比慘,誰能慘過褚時健? 眼光不要再僅僅盯著四川浦江的那一小片獼猴桃園,也不要迷戀黃心獼猴桃這一單一品種。 用資本的力量,站上世界獼猴桃的高地,制定世界獼猴桃的中國標準,成為世界獼猴桃的最高權威。
「獼猴桃,中國造」。 這個模式,符合人們腦海中聯想一貫的行為邏輯,也是柳傳志最能打動人的霸氣所在。 至於具體的「互聯網玩法」,相信大家一定都很熟了,恕不贅言。 借褚橙的模式出海可以,揚帆還是要靠自己。
靠,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