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兒歌日家長卻擔憂,家長擔憂 老兒歌跟不上新時代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關鍵字 世界兒歌日

桂林生活網訊(桂林晚報見習記者 李玲芳)3月21日是世界兒歌日,鼓勵所有13歲以下的兒童唱兒歌,展示自己的才藝,傳承傳統文化。 那麼,孩子們還在唱著那些天真無邪的兒歌嗎? 還是另有新歡? 記者調查我市發現,兒歌遇冷,網路歌曲逐漸搶佔了兒童市場,目前市場上的兒童歌曲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一分錢》、《捉泥鰍》等老歌曲,相比兒歌的止步不前,網路歌曲卻風生水起,日新月異,緊跟潮流,「舊愛」難敵「新歡」, 老兒歌漸失人心,孩子們普遍更偏愛《最炫民族風》、《老鼠愛大米》......

家長擔憂 老兒歌跟不上新時代

「你平時最喜歡唱什麼歌? 」「我喜歡《老鼠愛大米》」「《最炫民族風》 」「《死了都要愛》」「光良的《童話》」...... 17日,記者在少年宮、中心廣場隨機採訪了近10名13歲以下的小朋友,當被問到最喜歡的歌曲時,他們回答的大都是網路流行歌曲,當被問到會不會唱《一分錢》、《上學歌》等兒童歌曲時,孩子們紛紛表示:「以前在學校學過,但是不喜歡, 太幼稚了! 」

隨著網路的發展、時代的進步,很多承載著眾多「70後」、「80後」兒時記憶的歌曲,已經逐步與時代脫軌,市民莊女士有一個2歲的女兒,已經要開始教女兒兒歌的她犯愁了,她說:「現在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歌曲已經不適用於當今社會了, 比如《一分錢》,現在連一分錢都找不到了,對於現在的小朋友而言,已經失去了原本的意義。 」

老兒歌跟不上時代,這或許是兒歌遇冷的原因之一,但其實還存在網路影響的因素。 市民劉女士是一名幼師,作為幼稚園老師的她,對兒子的教育從小時候開始就很重視,從兒子兩三歲開始,她就教他唱兒歌、念唐詩。 現在劉女士的兒子小涵已經上小學三年級了,但只有8歲的小涵已經不再喜歡兒歌,開始接觸網絡的他,對一些熱門歌星如數家珍,也能隨口哼唱一些網路熱門歌曲。 「我們全家在看《我是歌手》、《奇妙的朋友》時,他竟然能把節目中那些明星的名字全說出來,還學著歌星的樣子,深情款款地唱著情歌」,劉女士說。

為此犯愁的還不止劉女士,市民邱先生也有同樣的煩惱,邱先生的兒子也在上小學三年級,平時小邱同學喜歡網上那些經過竄改的歌曲,自己也喜歡改歌詞。 記者在網上收集了一些學生流傳的惡搞歌曲,如改編的《真心英雄》:「在我心中,老師最凶,晚上補課補到九十點鐘;回到家中,爸爸最凶,天天把我打得鼻青臉腫。 爸爸走了,媽媽最凶,盯著我的作業不放鬆,父母不在,老子最凶,拳打腳踢發洩一通。 」還有很多經過竄改後的歌曲,或搞怪,或調侃,或訴苦,但卻深受小朋友們喜愛。

市場走訪 大齡兒歌相對較少

16日下午,記者走訪了我市多家音像圖書店,發現貨架上擺放的兒歌碟片很少,仔細翻看這些碟片,大都是幾十年前的老兒歌,最常見的莫過於《一分錢》 、《上學歌》、《魯冰花》等膾炙人口的老歌曲,而新兒歌的比重並不高, 還不到老兒歌的10%。

中山中路一音像圖書店的店員告訴記者,現在市面上的兒歌中缺少為「00後」、「10後」的娃娃們量身定制的歌曲,大部分還是那些屬於70後、80後記憶中的兒時歌曲,但如今的孩子經過時代的變遷,審美方面都已改變, 那些幾十年前的老歌並不能滿足他們,來店裡購買兒歌碟片的孩子更偏愛《爸爸去哪兒》這種新時代的兒歌,但這種新兒歌卻少之又少。

另外,記者還發現,在各音像圖書店貨架上屈指可數的少量兒歌碟片中,大部分碟片中都標注了適合的年齡段,「適於0-3歲兒童」「適於3-8歲」「8歲以下兒童適用」等,卻唯獨缺少了適合8-13歲兒童的歌曲。

這一點育才小學李老師深有體會,李老師負責教授音樂課程已有9年,在平時的課程當中,李老師教給學生的歌曲有很多都是網路歌曲,例如《小蘋果》等,雖然教材中的兒歌也教,但學生對那些比較熱門的流行歌曲似乎更感興趣,李老師說:「 對現在的孩子來說,僅僅局限于課本中的教學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他們了,尤其是三到六年級的學生,對歌曲的追求面更廣。 」李老師還說,由於適合8-13歲兒童的兒歌還比較少,高年級學生頻繁地接觸電視、網路,跟隨成年人、網路的誘導,喜歡惡搞歌曲,將原本的歌詞進行竄改,並一度在學生中風靡流傳。

相比小學,在幼稚園工作的吳老師就輕鬆多了,吳老師告訴記者,現在針對幼稚園小朋友的歌曲還是比較多的,雖然現在的歌曲相比以前並沒有什麼創新,但幼稚園的小朋友年紀還比較小,老師教什麼,他們就唱什麼,即使是老兒歌,對於他們來說, 也是一種新事物。

記者在網上輸入「兒歌」,出現了很多兒歌的視頻和音訊,但都是0-6歲的嬰幼兒歌曲,6-13歲年齡段兒童的適宜歌曲相對比較少。

經典傳頌 本土童謠幾近失傳

「月亮粑粑,踩著瓦渣,一跤跌倒,怪我打他,我沒打著他,回克告訴媽媽,媽媽不在屋,躲到門背哭......」相信這首經典的桂林童謠對很多桂林人來說都很耳熟,但現在真正能唱出來的人已寥寥無幾,記者在網上搜素髮現, 像這類桂林經典童謠還有很多,僅在一個帖子上就收集到了近四十首。

然而,對於年輕的一代人來說,對這些具有桂林本地特色的經典童謠已經稍顯生疏,即便是年紀稍長的也已漸漸忘卻,經典童謠逐步失傳。

19日,記者走訪了西城路幼稚園、機關幼稚園等多家幼稚園,發現現在幼稚園普遍都未設桂林經典童謠的課程。 機關幼稚園的李老師說:「平時我們都是按教材來教,教材上沒有桂林經典童謠,所以我們也沒有涉及到這一塊。 」李老師還說,就她自己而言,都不太清楚桂林有哪些童謠,更別說教給小朋友了。

西城路幼稚園的門衛說道,現在幼稚園的老師基本都是比較年輕的,對於桂林的經典童謠不太熟悉,「像我們這種四十多歲年紀的人,還隱約記得那些童謠,但也只記得個大概,要仔細回想才說得出了」。

不僅是老師,家長們也已漸漸遠離了童謠。 27歲的小王已經是一位媽媽了,有一個三歲寶寶的她,平時也只是教兒子一些傳統的兒歌,對於童謠卻完全沒有觸及,當記者念一些桂林的經典童謠給她聽時,她表示一點印象都沒有。 「這些我自己都沒有聽過,也沒辦法教給我孩子,去書店也沒看到這類書,要是有關于這方面的書的話,我倒是可以買來念給孩子聽聽」。

老師建議 家長可創編適用兒歌

對於處於兒童與少年轉型期的孩子來說,《上學歌》、《捉泥鰍》等這類老兒歌已經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尤其是高年級的孩子,正值活潑愛鬧,好奇心強的階段,當無法從兒歌中滿足好奇心的時候,網路就成為一個重要管道。 孩子從網上看到惡搞歌曲以後,就會將歌曲帶到校園傳唱,很多惡搞歌曲應運而生。

育才小學蒙老師告訴記者,改編歌謠在小學中已經成一種風氣,老師間稱其為「灰色童謠」,這些段子大都來源於網路,在學生中口口相傳,導致一個班甚至整個學校都學會了。

那麼,「灰色童謠」為什麼對小朋友們有這麼大的魔力呢? 蒙老師分析,8至13歲的小朋友學業壓力比較大,好奇心重,在學業枯燥的情況下,容易通過這些惡搞的歌曲、童謠進行發洩。 同時,小朋友們的學習、模仿能力比較強,網路的傳播力量大、傳播面廣,加上惡搞的歌曲朗朗上口,更具有趣味性,這正好與這個年齡段孩子的心理需求相契合。

想要讓孩子們回歸童真世界,瞭解了他們的需求後,也要滿足他們的需求。 對此,蒙老師提到,其實,歌曲是具有時代性的,更新換代比較快,現在的孩子像大人,跟隨流行趨勢,為了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得到滿足感,可以讓他們自己挑選一些優秀童謠,並鼓勵他們跟家長一起合作創作,創編新時代的、適合自己的兒歌。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