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禕近日語出驚人,在360「雲查殺引擎」的發佈會現場,他向整個網路安全行業發出呼籲:「把電腦還給使用者! 」周鴻禕說,電腦配置越來越高,大多數線民都用上了多核處理器和上G的記憶體,但電腦速度還是沒有明顯提高,就是因為殺毒軟體佔用了大量系統資源,特徵碼殺毒引擎已經不適應現在木馬氾濫的環境。 「木馬製作成本很低,花幾十塊錢買個木馬內核就可以改裝成新的,沒什麼技術門檻。 現在網上每1秒就出現2個新木馬。 按照殺毒軟體的思路,是抓到樣本後分析特徵碼,再加到特徵庫裡,這樣只會讓特徵庫越來越大,使用者的電腦越來越慢。 」周鴻禕指出:「安全軟體應該積極創新,把電腦還給使用者。 」
據介紹,360安全衛士6.0版推出了「雲查殺引擎」,木馬庫被放在中央伺服器上,極大節省了使用者的系統資源。 周鴻禕說:「」雲查殺引擎「的記憶體佔用大概是殺毒軟體的1/5,掃描速度也快了10倍以上。 而且只要使用者電腦上出現一個陌生程式,」雲查殺引擎「就會採集它的行為特徵,用2.4億360使用者組成的網路快速發現威脅。 」
—————————–我是分割線——————————————————周鴻禕之免費付費:網路創富規律? 以下來自:HTTP://blog.qq.com/qzone/18147542/1253486742.htm上周,周鴻禕推出了他的安全衛士6.0,賣點是,使用者無需升級特徵庫就能查殺木馬的「雲查殺引擎」。
他又順便推廣了他的免費思路,實際上他寫了一本書,就叫《免費》,序言中指出:過去十多年裡,全球互聯網幾乎沒有出現過一上來就收費並獲得成功的案例。
這個話題頗有意思。
實際上,幾乎所有的互聯網創業者,在一開始的時候,都強調了免費,以此來接觸盡可能多的潛在使用者。 不過很少有人,有類似周鴻禕這樣的幸運。
原因很簡單,在互聯網上開展業務,獲取使用者似乎不難,但是保留使用者並不容易。 一方面需要不斷投入維持使用者,另一方面收費意味著使用者流失。 在這個矛盾的過程中,眾多創業企業消失了。
時間捱得長一些意義也不大,這個問題仍然存在。
但是軟體反映了另一方面的特徵,軟體的使用者遷移成本很高,更換一個常用軟體是值得寫進日記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軟體體現了其可複製性,一次開發,無限拷貝。 而使用者安裝軟體之後,運行是獨立的。 軟體實際上是一種規模經濟效應十分突出的產業。 這就同互聯網有了天然的契合性。
因此軟體同互聯網的聯繫,有機會能夠結合兩方面的優勢。
成功的互聯網企業大都在2000年前成立,包括Google,過去10年實際上缺乏互聯網成功案例,但是用戶端軟體可能是一個例外:新聞頗多的暴風影音,還有訊雷。
但是僅僅一個哲學方向,並沒有解決問題,不管暴風影音還是訊雷,都面臨商業模式的問題。 周鴻禕在《免費》的序言中提到:在國內,巨人的「遊戲免費、道具收費」策略也是免費模式的成功典型。
這裡的關鍵在於,遊戲玩家對遊戲過程的體驗要求很高,在免費模式大規模實踐之前,遊戲道具交易已經成為一個邊緣化的產業。 人們對特定產品和服務的敏感性決定了人們在接受免費服務之後,對增值服務有多少需求彈性。
回到周鴻禕和他的的安全衛士6.0,會發現他真的是一個很熟練的大玩家。 我們知道,所謂殺毒軟體,就通過不斷升級特徵庫,之後通過比之後再處理。
所謂「雲查殺引擎」,是本地傳遞資訊,而特徵庫比對過程放在伺服器端。 周鴻禕自如地在本地和服器端劃分作業,一個客觀的效果是可以淘汰一些本錢較少的競爭者。
而面對傳統廠商,周鴻禕強調了他的規模帶來的衍生效應,在發佈會上他解釋:使用者的電腦上只要出現一個陌生程式,我們就會關注,會採集它的行為特徵,我們不會讓使用者做判斷,因為很多使用者是沒有判斷能力的...... 這個木馬一旦傳播,又到一個新的機器裡面......
今天在一個「雲」的時代,安全是一個使用者敏感性很高的領域。 之前周鴻禕通過,安全與殺毒的功能劃分,「卡巴斯基被我說服了,我們合作在中國提供半年免費的殺毒軟體,不到兩年時間,其市場份額從原來的第七位躍升到第二位。 」創造出一條收入途徑。
或者他真的不需要在一開始搞清楚商業模式。 「我一直覺得安全軟體不可能成為媒體,因為安全軟體是降低它的曝光率。 」實際上,基於安全的敏感性,使使用者會傾向于直接付費。
具體實踐途徑不作預測,如果走入的是高附加值的領域,那麼最初的目標不再重要......
那豈非我們經常要在媒體中看到周鴻禕了? 或者應該幽一默,建議馬雲、李開複趕緊進入這一領域,以形成夾擊,這一領域涉及了搜索技術,同時也涉及大量資金的投入。
其實,在互聯網上開展業務雖然是一個持續熱門的話題,但是真的,有關其中規律性的東西,我們大多數人理解得還是不充分,當然,這同互聯網領域財富的相對集約化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