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第三章 stat c++ amp 處理 ann 結合 輸入 image
201771010121 唐月晨《物件導向程式設計(java)》第二周學習總結
第一部分:理論知識學習部分
第三章 Java基本程式設計結構
本章主要學習:基本內容;資料類型;變數;運算子;類型轉換,字串,輸入輸出,控制流程程,大數值以及數組。
(一)基本內容:
(1)標識符:由字母、底線、貨幣符號、數字、漢字組成, 且第一個符號不能為數字。Eg:Hello,$842,項目,www_939。
標識符可用作: 類名、變數名、方法名、數組名、檔案名稱等
(2)關鍵字: 關鍵字就是Java語言中已經被賦予特定意義 的一些單詞。 Eg:class、public、try、catch、if、 float、import、void等。 注意:關鍵字不做變數名
(3)注釋:
Java有三種注釋的方式:
1. // 注釋內容由//一直到此行結束。
2. /*和*/ 定義一個註解區塊。
3. /**開始,*/結束 這種注釋方法可用來自動產生文檔。
(4)基本類型:
Java共有8種基本類型
1.–整數類型(int、short、long、byte) –浮點類型(float、double) –字元類型(char) –布爾類型(boolean)
其中整數類型中的byte以及布爾類型(Boolean)是Java中特有而C++沒有的。Java中沒有unsigned類型。
浮點類型中表示溢出和出錯的三種特殊浮點數值:
正無窮大;負無窮大;NAN(非數字)
浮點類型的資料在計算中應注意(p33-p34):
布爾類型中應注意:在Java中,布爾值和整數不能相互轉換
-字元類型(char):
(a)常量 ‘a’、‘A’ 、‘8’ 、‘?’
變數定義 char q; char c, type, cat;
定義同時可賦值 char c=‘a’, type, cat;
(b)字元集:Java採用unicode字元編碼集,該編碼集16 位,含有65536個字元。
(c)逸出字元:首碼\u表示Unicode值,而十六進位的4位元字則表明具體是哪個Unicode字元。 一些特殊字元的逸出序列,eg:\b,\n,\\等
3.變數
在Java中,每一個變數屬於一種類型。在聲明變數時,變數所屬的類型位於變數名之前。
在Java中,一行可以聲明多個變數。逐一聲明每一個變數可以提高程式的可讀性。
一個變數聲明後,必須通過指派陳述式對它進行明確的初始化。
注意:Java中,不能在同一範圍內聲明兩個同名的變數
常量:Java中使用final指示常量。習慣上常量名大寫。
Eg:final double CM_PER_INCH=2.54
Final只能對變數賦一次只且不能更改。
類常量可用 static final聲明:某個常量可以在一個類中的多個方法中使用。
4.運算子(與物件導向運算相關):
Java提供的兩個特別運算子:new(建立對象),Instanceof(返回一個布爾值來指出某個對象是否是一個特定類或者是它的子類的一個執行個體)。
運算子的優先順序:
5.類型轉換(長位元組向短位元組轉換):
隱式類型轉換:大多數的數值轉換是遵循優先順序的關係自動完成的。 轉換原則如下: 如果兩個運算元中有一個是double類型的,則另一個將 會轉換成double類型。float、long型同理。否則,兩個運算元都將轉換成int類型。
6.字串(Java中被當作對象處理):
String:不可變字串
(a)String類的串聯接(+):
見實驗2;
當串連一個字串和一個非字串時,後者將被轉成字串。
(b)可以使用equals方法檢測兩個字串是否相等。
如 s.equals(t);注意:s和t可以是字串變數,也可以是字串常量。
不能用==檢測兩個字串是否相等,它只能確定兩個字串是否放在同一個位置上。
(c)獲得對象的字串表示:所有的類都預設為是java.lang包中Object類的子類或間接子類----同族同宗,所有的類都可以享用一些準系統。
StringBuilder:允許更改和變化的構建字串StringBuilder
7.輸入與輸出
(a)通過控制台進行輸入時,需要構造一個Scanner對象,並 與“標準輸入資料流”System.in關聯。Scanner類定義在java.util包中,因此使用時需將相應的包載入進來。
(b)要想對檔案進行讀取,就需要一個用File對象構 造一個Scanner對象。Eg:–Scanner in = new Scanner(new File(“myfile.txt”));
(c)要想寫入檔案,就需要構造一個PrintWriter對象, 在構造器中,只需提供檔案名稱: –PrintWriterout = new PrintWriter(“myfile.txt”);
8.迴圈語句:while,do-while,for
第二部分:實驗部分
1、實驗目的與要求
(1)進一步熟悉命令列和IDE兩種方式下java程式開發的基本步驟;
(2)掌握Eclipse整合式開發環境下匯入Java來源程式的過程;
(3)掌握Java語言構造基本程式的資料類型、變數、運算子、各類運算式、輸入輸出、流程式控制制的基本文法;
(4)掌握String類、StringBuilder類、數組類的用法。
2、實驗內容和步驟
實驗1:編寫java 應用程式,輸出以下4個運算式的值。
int i=1;
double d=1.0;
(1) 45+45*50%i--
(2) 1.5*3+d++
(3) (true)&&(3>4)
(4) (i>0)||(i<0)
實驗2:編寫包含以下程式碼片段的java應用程式,輸出字串類對象s3的值。
String s1=“Hello!”;
String s2=“World”;
String s3=s1+s2;
實驗3:更改實驗2中s1、s2、s3為StringBuilder類對象,觀察程式運行結果並與實驗2結果進行對比,理解String類對象與StringBuilder類對象的區別。
實驗4:在命令列方式下調試運行下列程式,理解java應用程式命令列參數的用法。
public class Messag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if (args[0].equals(“-h”)) System.out.print(“Hello”);
else if(args[0].equals(“-g”); System.out.print(“goodbye,”);
for(int i=1;i<args.length;i++)
System.out.print(“ ”+args[i]);
System.out.println(“!”);
}
}
實驗5:Eclipse環境下匯入第3章樣本程式InputTest.java步驟:
(1) 建立java project如:
(2) 選擇File->import->File ystem->Next,開啟檔案匯入視窗如,點擊上方Browse選擇匯入來源程式並選中,點擊下方Browse選擇來源程式匯入位置為新項目InputTest/src位置後,點擊finish完成匯入。
(3) 開啟InputTest項目src檔案夾的預設包,雙擊InputTest.java在IDE來源程式編輯區開啟檔案。
(4) 按右鍵InputTest.java檔案名稱開啟捷徑功能表,選擇Run as->java application運行此程式,結合程式運行結果,理解代碼中Scanner類對象用法,掌握java控制台輸入方法。
實驗6:按照實驗5的操作步驟,匯入WriteReadFileTest.java樣本程式,結合程式運行結果理解程式碼,觀察專案檔夾下檔案myfile.txt的內容,掌握檔案的輸入輸出操作。
實驗7:按照實驗5的操作步驟,匯入第3章樣本程式,每個樣本程式從文法、演算法兩個角度總結學習內容。
(1)測試Retirement.java,Retirement2.java,LotteryOdds.java掌握迴圈控制結構;
(2)測試BigIntegerTest.java,掌握大數值類的用法;
(3)測試LotteryDrawing.java,掌握數組的用法;
(4)測試CompoundInterest.java,掌握多維陣列的用法;
(5)測試LotteryArray.java,掌握不規則數組的用法。
3. 實驗總結:
此章內容主要介紹了Java的基本程式設計結構,在這章的學習中,我學會了在elipse裡添加註釋,明確了資料類型、變數、運算子及字串的轉換以及使用。在這次的實驗中,進一步熟悉使用了在命令列和JDK中執行程式的過程,學會了如何在elipse中匯入檔案,如何在Java中編寫運算運算式,在理論的基礎上動手實踐,更清楚的明白了String類以及StringBuilder類的區別與轉換。但是在大數值和數組方面的學習還不是很到位,一些程式語言及編寫方法還沒有弄明白,在這方面我會再多花些時間去搞明白它。
201771010121 唐月晨 《物件導向程式設計(java)》第二周學習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