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Java多線程的使用有三種方法:繼承Thread類、實現Runnable介面和使用Callable和Future建立線程,本文將對這三種方法一一進行介紹。
1、繼承Thread類
實現方式很簡單,只需要建立一個類去繼承Thread類然後重寫run方法,在main方法中調用該類執行個體對象的start方法即可實現多線程並發。代碼: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super.run(); System.out.println("執行子線程..."); }}
測試案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Thread myThread = new MyThread(); myThread.start(); System.out.println("主線程..."); }}
運行結果:
當然,這裡的結果不代表線程的執行順序,線程是並發執行的,如果多運行幾次,列印順序可能會不一樣。多線程的運行過程中,CPU是以不確定的方式去執行線程的,故運行結果與代碼的執行順序或者調用順序無關,運行結果也可能不一樣。關於線程執行的隨機性本文後面也有程式碼範例。
這裡還有一個需要注意的點就是main方法中應該調用的是myThread的start方法,而不是run()方法。調用start()方法是告訴CPU此線程已經準備就緒可以執行,進而系統有時間就會來執行其run()方法。而直接調用run()方法,則不是非同步執行,而是等同於調用函數般按順序同步執行,這就失去了多線程的意義了。
2、實現Runnable介面
這種方式的實現也很簡單,就是把繼承Thread類改為實現Runnable介面。代碼如下:
public class MyRunnable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System.out.println("執行子線程..."); }}
測試案例: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Runnable runnable = new MyRunnable();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runnable); thread.start(); System.out.println("主線程運行結束!"); }}
運行結果:
運行結果沒啥好說的,這裡main中可以看到真正建立新線程還是通過Thread建立:
Thread thread = new Thread(runnable);
這一步Thread類的作用就是把run()方法封裝成線程執行體,然後依然通過start去告訴系統這個線程已經準備好了可以安排執行。
3、使用Callable和Future建立線程
上面的兩種方式都有這兩個問題:
- 無法擷取子線程的傳回值
- run方法不可以拋出異常
為瞭解決這兩個問題,我們就需要用到Callable這個介面了。說到介面,上面的Runnable介面實作類別執行個體是作為Thread類的建構函式的參數傳入的,之後通過Thread的start執行run方法中的內容。但是Callable並不是Runnable的子介面,是個全新的介面,它的執行個體不能直接傳入給Thread構造,所以需要另一個介面來轉換一下。
Java5提供了Future介面來代表Callable介面裡call()方法的傳回值,並為Future介面提供了一個實作類別FutureTask,該實作類別的繼承關係:
可以看到,該實作類別不僅實現了Future介面,還實現了Runnable介面,所以可以直接傳給Thread建構函式。
而關於FutureTask的建構函式如下:
所以這裡面其實就是要比上一個方法再多一個轉換過程,最終一樣是通過Thread的start來建立新線程。有了這個思路,代碼就很容易理解了: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public class MyCallable implements Callable { int i = 0; @Override public Object call() throws Exception { System.out.println(Thread.currentThread().getName()+" i的值:"+ i); return i++; //call方法可以有傳回值 }}
測試:
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Callable;import java.util.concurrent.FutureTask;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allable callable = new MyCallable(); for (int i = 0; i < 10; i++) { FutureTask task = new FutureTask(callable); new Thread(task,"子線程"+ i).start(); try { //擷取子線程的傳回值 System.out.println("子線程傳回值:"+task.get() + "\n"); } catch (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執行結果(部分):
4、線程執行的隨機性
上面介紹第一種方法的時候,說了線程的執行順序與start()的執行順序無關,而是CPU有空隙了就過來執行該線程,所以具有隨機性,執行順序也是隨機的。
範例程式碼:
public class MyThread extends Thread { int i; public MyThread(int i){ super(); this.i = i;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System.out.println(i); }}
測試代碼:
public class Test { Thread thread1 = new MyThread(1); Thread thread2 = new MyThread(2); Thread thread3 = new MyThread(3); Thread thread4 = new MyThread(4); Thread thread5 = new MyThread(5); Thread thread6 = new MyThread(6); Thread thread7 = new MyThread(7); Thread thread8 = new MyThread(8); Thread thread9 = new MyThread(9); Thread thread10 = new MyThread(10); thread1.start(); thread2.start(); thread3.start(); thread4.start(); thread5.start(); thread6.start(); thread7.start(); thread8.start(); thread9.start(); thread10.start(); }}
運行結果體現了這一點:
5、三種方式的對比第一種和後面兩種的對比:
1、通過代碼可以看出,第一種方法是最簡潔方便的,直接就可以start,不需要任何轉換
2、但是第一種有一個很不好的地方就是繼承了Thread類後由於java的單繼承機制,就不可以繼承其他的類了,而如果實現的是介面,就可以實現多個介面,使開發更靈活。
第二種和第三種方式對比:
1、同樣的,第二種方法相對第三種方式來說代碼更簡潔,使用更方便,少了一次轉換
2、第三種方法有兩個優點:有傳回值、可以拋出異常
總結
實際開發中可能有更複雜的代碼實現,需要繼承其他的類,所以平時更推薦通過實現介面來實現多線程,也就是通過第二或第三種方式來實現,這樣能保持代碼靈活和解耦。
而選擇第二還是第三種方式,則要根據run()方法是不是需要傳回值或者捕獲異常來決定,如果不需要,可以選擇用第二種方式實現,代碼更簡潔。
部落格園地址:http://www.cnblogs.com/zivwong
CSDN地址:blog.csdn.net/wannafly_z
作者個人網站:時光漫步z
歡迎,請在明顯位置給出出處及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