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主板 windows 7 硬碟 系統封裝 int 原因 太平洋 軟體 開始
如果是早些年,XP時代的Ghost封裝,各種的封裝工具和驅動只能安裝工具滿天飛,比如龍帝國,還有很早用C++寫的忘了什麼名字了,自由天空的,非常的多;
當時為什麼要用Ghost和用這些驅動安裝工具以及封裝工具,有幾點曆史原因:
1、當時隨身碟還沒盛行,更別說移動硬碟了,而且容量很重要,大小不能超過630兆左右,完全是一個CD光碟片,也別去想什麼DVD,那時壓根就DVD光碟機也不多。綜上,Ghost幫了很大的忙,裡面有個參數能進行高度壓縮,能把C盤4G左右的系統要所到600多兆(這裡要配合封裝工具)。
2、封裝工具能把整個電腦的基本資料重設成新的一樣,而且也能達到壓縮的作用。還有一點就是電源模式,每台電腦是不一樣的,錯誤選擇容易導致藍屏。
3、為了在AMD和Intel的機器上能通殺,驅動安裝也非常重要,為瞭解決這一問題,我還專門寫了一個驅動安裝的工具:http://www.cnblogs.com/EasonJim/p/5824349.html等等。
4、當時的網路是一個問題,平均寬頻下載速度200k,安裝一個網路版的驅動至少一天時間之久,而且驅動識別的軟體還沒那麼智能。
時隔多年,win7到win8再到win10,市面上的封裝技術和封裝工具不斷的更新,現在做的最好的,我想就只有自由天空這家了。
https://www.itsk.com/
我從win7開始就沒再封裝過,畢竟要花太多的時間和心思去搞這一塊,而且重複的造輪子很繁瑣,但是我一直不斷的去收集和整理最便捷的封裝方式。
10年的時候,但是在太平洋配電腦,一家店鋪使用的系統安裝方式非常吸引人,我總結幾點,那時還是XP時代:
1、把一個系統要用的軟體和驅動包等等的工具全部整進C盤
2、然後直接針對主板的南橋和北橋以及CPU的型號(AMD/Intel)再加上針腳進行安裝,最終再把這些裝好的系統用Ghost備份下來,每個GHO檔案標誌著前面的標誌,也好區分。
3、他們把這些GHO檔案放在一台拆開的電腦上,同時也是方便拷貝系統,這台電腦直接啟動到dos介面。當有電腦要安裝時,裝機人員看主板和CPU型號,直接把硬碟插入到這台電腦上,用Ghost還原對應型號的系統。最後裝上剛裝好的電腦上,只要做簡單驅動配置,全新的系統立馬搞定。
4、這樣的方式非常方便,用硬碟對拷,速度也得到很大提升,節省時間。並且不用考慮容量的問題。
我當時對這樣的方式很好奇,想自己搞一套,但是我發覺還真搞不來,不是技術實現不了,而是我沒有這麼多的機器讓我去搞,畢竟人家是電腦城。
所以我還在等一個機會,能直接AMD/Intel兩套系統的方案。
轉眼到了win7,也曾試過以上的方案,但是驅動還是有問題,即時在統一平台下的系統,不同顯卡或者CPU也會造成偶爾的藍屏,這個也不靠譜,在等。
又到了win8時代,微軟發布了一個亮點,相容所有裝置的思路,很快,我的機會來的,最終成功的實現了這個方案,把所有的軟體裝好,然後封裝兩套(AMD/Intel)的GHO即可;安裝時只要對應著CPU型號進行還原即可,再也不用考慮主板CPU針腳這些。
後面我還封裝了win10,這個相容性更高,基本是不用分平台,直接一個GHO搞定!
最後,說明一下,還原後的系統驅動是必須手動安裝的,但現在有了驅動精靈這些網路版本,網卡基本都是外能的,現在的網速又快(下載速度幾M每秒),直接掛在那裡網路直下,半個小時全自動安裝。
以上就是我從系統封裝走過來的過程,也希望這套方案能協助到有需要的人。
Windows XP/Windows 7/Windows 8/Windows 10系統封裝的另類教程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