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中yield return用法分析

來源:互聯網
上載者:User

標籤: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了C#中yield return用法,對比使用yield return與不使用yield return的流程,更直觀的分析了yield return的用法,需要的朋友可以參考下  

本文執行個體講述了C#中yield return用法,並且對比了使用yield return與不使用yield return的情況,以便讀者更好的進行理解。具體如下:

yield關鍵字用於遍曆迴圈中,yield return用於返回IEnumerable<T>,yield break用於終止迴圈遍曆。

有這樣的一個int類型的集合:

?
1234 static List<int> GetInitialData(){  return new List<int>(){1,2,3,4};}

需要列印出所有值大於2的元素。

不使用yield return的實現

?
123456789101112 static IEnumerable<int> FilterWithoutYield(){  List<int> result = new List<int>();  foreach (int i in GetInitialData())  { if (i > 2) {   result.Add(i); }   }  return result;}

用戶端調用:

?
12345678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oreach (var item in FilterWithoutYield())  { Console.WriteLine(item);  }  Console.ReadKey(); }

輸出結果:3,4

使用yeild return實現

?
123456789101112 static IEnumerable<int> FilterWithYield(){  foreach (int i in GetInitialData())  { if (i > 2) {   yield return i; }  }  yield break;  Console.WriteLine("這裡的代碼不執行");}

用戶端調用:

?
12345678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foreach (var item in FilterWithYield())  { Console.WriteLine(item);  }  Console.ReadKey(); }

輸出結果:3,4

總結:

通過單步調試發現:

雖然2種方法的輸出結果是一樣的,但運作過程迥然不同。第一種方法,是把結果集全部載入到記憶體中再遍曆;第二種方法,用戶端每調用一次,yield return就返回一個值給用戶端,是"按需供給"。

第一種方法,用戶端調用過程大致為:

使用yield return,用戶端調用過程大致為:

使用yield return為什麼能保證每次迴圈遍曆的時候從前一次停止的地方開始執行呢?

--因為,編譯器會產生一個狀態機器來維護迭代器的狀態。

簡單地說,當希望擷取一個IEnumerable<T>類型的集合,而不想把資料一次性載入到記憶體,就可以考慮使用yield return實現"按需供給"。

C#中yield return用法分析

相關文章

聯繫我們

該頁面正文內容均來源於網絡整理,並不代表阿里雲官方的觀點,該頁面所提到的產品和服務也與阿里云無關,如果該頁面內容對您造成了困擾,歡迎寫郵件給我們,收到郵件我們將在5個工作日內處理。

如果您發現本社區中有涉嫌抄襲的內容,歡迎發送郵件至: info-contact@alibabacloud.com 進行舉報並提供相關證據,工作人員會在 5 個工作天內聯絡您,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涉嫌侵權內容。

A Free Trial That Lets You Build Big!

Start building with 50+ products and up to 12 months usage for Elastic Compute Service

  • Sales Support

    1 on 1 presale consultation

  • After-Sales Support

    24/7 Technical Support 6 Free Tickets per Quarter Faster Response

  • Alibaba Cloud offers highly flexible support services tailored to meet your exact nee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