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危機
管理者對資料作分析,通常都會有不同的觀察角度,以期通過這些角度來獲得不同的資訊,比如,表1是最常見的銷售分析。
應該說,這個表算是做得不錯了,它給出了各個分店在某一時間段裡的綜合經營情況。但如果要通過這張表去反映某段日期經營效益
的詳細情況,就只能把每天的經營情況打出來拼在一起去看了。這樣,老總們就會說,太累。於是產生了以時間為主線索的分析表(見銷售分
析表2)。
這張表雖然將日期表達清楚了,但分店的資訊又不全面,老總們還不滿意,於是又產生了下一張表(見銷售分析表3)。
這張表是以日期為線索的,除了稍長了一點以外,老總還挺滿意,能不能以分店為線索呢?IT專家說,當然可以。好,又產生了銷售
分析表4。
“這下好了”,IT專家說:“我滿足了老總的各種要求!”且慢,老總發現了該表的一個致命缺陷,銷售分析表居然沒有任何類別分
析。這怎麼行!於是,IT專家又搞出了分類銷售表。等分類銷售表做出來之後,老總認為太長,希望只有大類分析,於是IT專家又設計了大類
銷售表、中類銷售表、小類銷售表等,最後老總又希望將分店和日期分別加入。不僅如此,老總還要求加入同比、環比等等。IT專家或IT整合
商最終會覺得老總或管理者們要求的分析報表真是沒完沒了,就算是按他們的要求完成了,管理者們還是覺得不好,因為在分析的時候思維不
是連續的,沒有一點樂趣。
這就是零售業的分析危機,老總越來越愛分析,而IT部門卻越來越不能勝任分析!
以上這個舉例只是選擇了不同的觀察角度,在BI中我們把它們叫作“維”,即日期維、地方維、類別維,而這個維又是分級的,比如
日期可分為年、月、周、日,而地方可分為公司、分店、部門和櫃組,類別也可分為大類、中類、小類、細類、系列等。
商業智慧
BI是一種運用了資料倉儲、線上分析和資料採礦技術來處理和分析資料的嶄新技術。
BI的工作原理主要是通過對資料進行抽取、清洗、聚類、挖掘、預測等處理來產生可透析的各種展示資料。而這些資料可直觀地顯示
分析者所要探詢的某種經營屬性或市場規律。
好的BI工具可以針對不同的“維”進行上下切入、左右拖動及縱橫旋轉,通過連續的立體動態表來展現各種資料,並對這些資料進行聚類、排
序等處理,給管理者帶來一種得心應手的分析新感覺。
BI除了通過動態表示展現資料外,還可通過豐富多彩的圖形去展現,也能對圖形作展開、分塊、旋轉、透視等多種處理,以更直觀可
見的方式來展現規律。同時還可對資料作各種標誌,比如特別好的銷售資料用綠色表示,特別差的銷售用紅色表示等,它也可對資料進行跟蹤
分析。
決勝未來
決勝未來靠的是什嗎?是通過透析曆史經營情況歸納成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用資料來證明經營手段是否成功,來預測未來的發展趨勢,快速
準確地把握風雲變幻的市場脈搏。而BI正是完成這項使命的有力武器。在國外,BI在零售業上已有了較好的應用,併產生相關的指標體系理論
;在國內,BI雖還處於初級階段,但其本身所具有的靈活性和強大功能,使得它在零售業界迅速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