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清朝在與沙俄邊界交易的時候,有兩種翻譯中介:一種是專門做中介但不會外語的肢體翻譯中介;另一種則是從頭到尾把事情全部溝通好的語言翻譯中介。當然前一種是最早的交易群體,因為剛開始接觸的時候,雙方交易大多是通過肢體語言去表達,而最初的翻譯也只是肢體語言做的比較好的,但也只能讓雙方把貨物放一起比較之後,就自己閃人,剩下的肢體語言自然是由買賣雙方去做;漸漸的,中俄商人就感覺這樣很不方便,於是開始尋找能夠通曉雙方語言的翻譯中介,慢慢的依靠肢體語言進行資訊提供的中介就失去了原有的飯碗,而通曉雙方語言的中介則能夠提供從雙方接觸到交易完成的全方位服務,並且他們也慢慢建立了自己的中介服務點,提供貨物存放並負責雙方貨物交易的物流,這樣使得中介翻譯的職能發生了質的變化,最初的那些中介也就沒有了生存空間。自那以後,中俄邊界貿易日漸火爆。
阿里巴巴等幾個商業門戶使得中國電子商務行業發展迅速,而B2B服務又是其主要盈利部分。只是中國互連網B2B行業目前處於一個曆史的轉折點,到底是該強化資訊提供還是該強化商務服務呢?到底是從C的方向轉向B還是直接落地到垂直行業去全方位的B?都是值得業界去思考的話題。
目前,中國的一些互連網公司顯然更喜歡做表面工作,認為提供一個即時聊天工具就是成功的B2B服務,認為提供一個展示攤位就是B2B服務,認為提供一個交易的安全保障就是B2B服務。其實到頭來,即時聊天不是優勢,攤位同樣不存在競爭,安全保障也會因為缺乏足夠的落地服務而形同虛設。
現在,中國流行的互連網公司除了大面積提供攤位及網路資訊平台之外,就是借C的模式聚集人氣轉向B的作為。當然,資訊提供者居多,以C來圈定使用者並擴大影響去整合B的人氣,並進而對他們進行細分到各行業進行重新整合,都是目前互連網B2B公司所慣用的模式。
但是,這些模式並不能完全滿足未來普遍化的商業需求。前幾天,我無意中看到了一則搜狐關於美國B2B公司流通在中國區落地的報道。發現美國B2B做的要比中國目前的互連網公司專業的多,他們不是去做互連網平台性質的表面工作,而是把工作落到實處,進行全方位的Tracing Service,並且把安全操作做到能讓美國國防部滿意,像美國流通這樣的唯一與美國國防部合作的B2B企業中國也應該有。
“當產品服務優勢足夠好的時候,使用者會出現轉變,而這種轉變是無法復原轉的。”這是GOOGLE中國區總裁李開複說過的一句話。國外互連網公司不是把產品的市場運作放在產品的市場推廣上。無專屬偶,國外B2B電子商務公司習慣去建立好自己的庫存、倉儲及物流之後再進行市場運作。相信利用這樣一種模式與中國目前的電子商務公司的運作模式進行結合將開創中國互連網B2B公司的新模式。
去年,美國這家已經在NASDAQ上市的公司美國流通Lsiapac.com就已經悄然進入中國,當時並不引起業界關注,當然與國內互連網公司不一樣的是,他們有自己的庫存,我們有倉儲,有物流,所以他們不是一個所謂概念當中的互連網的B2B公司,而是一個B2B的服務性公司,只是把互連網作為一個很好的平台進行服務。
筆者認為,在這家公司在中國全面推行運作的時候,中國互連網B2B行業將出現新的運作模式,將更加強調落地服務與平台交流間的一種共進。除了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之外,流通給中國帶來的是一種讓生意變的更放心的服務意識。不管是靠C去進行一種人氣積累而走向B,還是直接依靠行業背景落地垂直門戶網站,相信流通公司的落地服務意識都可以給目前的中國B2B行業一個嶄新的啟示。
資訊共用和物流服務意識開創了B2B互連網行業的新模式,從“肢體”到“語言”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