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行業在綜合布線中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使用者。相比其他的商業使用者,醫學行業,特別是大型的醫院在建設的時候需要考慮更多的方面。比如在醫院,一開始建設的時候就需要考慮好預留足夠的通道和空間,以便將來需求有變化的時候可以根據需要擴容。特別是在需要隔離的環境下,如果要新增穿牆走線孔會變得非常麻煩。還有醫學行業一些特殊的應用需求使得有必要將其與商用建築分離開來,單獨對其制定標準。
在2009年8月,TIA下屬的TR42.1小組經過了多年的研究和發展,提交了關於醫學行業綜合布線標準的草案。此草案早在2003年就開始研究,幾乎與568C同時開始,但是為了避免重複定義,此草案的提交被延遲到ANSI/TIA-568C發布之後。此標準發布之後將成為TIA綜合布線標準中的一個重要成員,是對568標準系列的補充和細化。制定該草案的人員來自設計/施工,醫學使用者,布線產品生產和醫學資訊系統等多個方面。所以該草案的制訂充分考慮了醫學行業的資訊技術標準,比如HITSP(Healthcare Information Technology Standard Panel)中的指導架構等,實際的使用方式以及產品的特點和將來的發展。按照計劃,此草案將於2010年2月份通過投票正式發布成為ANSI/TIA-1179標準(醫學行業通訊布線標準),這也是將來北美醫學行業綜合布線設計的指導和原則。目前在我國國內還沒有相類似的標準,因此瞭解這個即將發布的標準對我們國內醫院的綜合布線系統設計和建設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該標準草案規定了通訊系統的需求,基礎設施,醫學設施,包括電纜類型,拓撲和距離的要求,空間的要求以及醫學保健設施的布線設計及安裝要求。其目的是支援廣泛的應用範圍,包括除其他樓宇自動化系統,護士呼叫,安全,門診追蹤,藥品庫存,臨床和非臨床系統等多個方面。在通體系統架構方面,與568C相比,並沒有大的不同,但是在一些細節方面,此草案做了更深入的細化。下面我們就對其與568C不同的部分做一個簡單的介紹。因為標準還沒有最終發布,可能草案會與最終版本有所區別。
草案中的系統結構直接引用了568C.1中的規定
更多精彩內容:http://www.bianceng.cn/Network/zhbx/
因為醫學設施是不同與商業樓宇,因為它們提供的是關係到人的生活和安全的基本服務。通訊服務的中斷將造成非常嚴重的後果,特別是像急救中心。所以在EF(Entrance Facility)部分,草案規定了線路的冗餘和備份,特別是急救中心需要有多個電信存取點並且路徑不能相同。同樣關於樓層配線間,草案規定樓層配線/裝置間至少要大於12平方米,並且主配線間通往急救和重症監護區的樓層裝置間的骨幹鏈路必須有2條以上的路徑。關於水平和骨幹鏈路布線部分,草案採用了568C的相關規定,但是更推薦採用更高頻寬的設計以儘可能的減少將來可能的改造。
相比568C標準,整個草案變化最大的地方在於其對工作區的細化。首先將工作區房間或者地區的布線密度定義成3個層級:高,中和低,
推薦低密度為2-6個資訊點(outlets)
推薦中等密度為6-14個資訊點(outlets)
推薦高密度為〉14個資訊點(outlets)
但是如果考慮到的新業務和應用,盡量減少升級的需要。資訊點的數量應該在推薦數量範圍的中間點以上。比如對於低密度地區,草案更推薦在4-6個點。
根據功能區域的不同,草案將醫學設施分成了如下大地區:1)病患服務區 2)門診區 3)手術室區 4)急症/急救區 5)婦產區 6)診療區 7)康複護理區 8)庫房 9)後勤設施區 10)運營管理 11)重症監護。然後根據每個大地區下的特點,推薦了相應子領域或者房間的布線密度。具體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