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周末,我們參加了中國軟體開發人員大會(Software Deleloper Conference china,簡稱SDCC),見到了業界的很多牛人,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
第一個演講的嘉賓是騰訊首席科學家孫國政先生,他用了國際知識發現和資料採礦競賽(kdd cup)2012年度比賽的案例,具體介紹了資料採礦和最優推薦演算法的進展,從中我們看到了矩陣分解模型(matrix foctorization modeling)的威力,這是近幾年來做資料處理一個通用的辦法,解決Sparsity問題的有效演算法。優勝者還有一個成功的特點是用Diverse models,就是用了不同的模型去處理資料,最後選出最佳的模型。
然後就是AMD院士的Mike Houston 演講,講了異構計算,主要內容是在多系統多平台的情況下,如何充分的利用各種資源,充分利用Cpu和Gpu的,提高運算的效率。
中國電信的演講什麼印象都沒留下。
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金山CEO傅盛的:簡約之美,先用iphone的例子,說明了少就是多的辯證的道理:
1)這是個福士消費時代,已經不是以前的工程師時代了。
沒有人喜歡去記各種複雜的命令或操作步驟,也沒有時間。
步驟少了,學習的曲線就少了,空閑時間就多了。
2)簡單定位,才能深入人心。
人的大腦很小,而現在每個人的事情都很多,沒有那麼多的大腦容量來記住你那些複雜的概念。
成功案例:
怕上火,喝王老吉!
ipad/iphone
3)確保項目成功:
簡單的東西才能控制,複雜的東西不好控制。
美國的大而全的太空梭,因為要支援的功能太多(既要能飛上太空,又想飛回來),維護成本太大,連美國都支付不起,不得不放棄。
而是用的是:能飛上去的航天飛船就可以了,飛回來用另外一套解決方案。
對應如何?簡約的軟體,提出了3點具體建議:
1)為小眾設計,軟體的使用者要明確而鮮明,具體是誰在用就為誰開發。
先為少數人開發,成功了,再抽象,變成一個福士的產品。
2)儘可能的縮短開發週期(在想清楚的前提下) 。
按他的經驗:超過3個月的項目基本都會delay,而且可能會延遲1倍以上的時間,所以儘可能採取小步快跑的方式,而不是一口吃成一個胖子,這樣跟客戶的反饋也比較順暢。
當開發時間變短之後,一般只能滿足客戶的最核心的需求,所以功能往往就做的比較簡單,這樣就不容易出錯,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的壓力也會少很多,功能跟iphone一樣,很好用。
而且還有一個好處,客戶這時候往往已經把他那些稀奇古怪的非核心需求忘掉了,也就不用開發了,這樣你每次開發的都是最核心最實用的功能。
相反,如果你老想做一個大而全的東西,等到你開發出來的時候,客戶的想法已經變了,你做的東西很多已經沒用了。
要實現的東西簡單了,就容易控制,開發人員和測試人員都會比較輕鬆,也不容易出錯。
3)極簡的節目元素,介面越簡單越好。
缺點:基本都是純爺們,搞IT的真不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