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電子遊戲機 阿波羅13號 奧德賽 電腦 原型機
作為一個評論遊戲產業多年的閑人,當看到“電子遊戲機之父”拉爾夫·貝爾去世的訊息時,我首先感到的是詫異,並非感慨萬分。說實話,此前我真的不知道此人的存在。以前,我一直以為雅達利(顛倒順序錯念為“鴨梨大”更順口)才是第一款家用電子遊戲機。
650) this.width=650;" src="http://m2.img.srcdd.com/farm5/d/2014/1226/11/EFD291476EE568AB1424EEA16A6DE244_B800_2400_500_280.jpeg" width="500" height="280" alt="EFD291476EE568AB1424EEA16A6DE244_B800_24" />
張書樂
刊載於12月26日《人民郵電報》應用版樂遊記專欄
更讓我感到詫異的,是首款遊戲機竟然被命名為奧德賽(Odyssey),這讓我頭腦中有了一絲不祥的預感。儘管是音譯接近的問題,但這總讓人聯想起經典的荷馬史詩《奧德賽》(Odysseia)中不斷被折騰的主人公。說句題外話,因為出故障而差點“掛掉”的阿波羅13號指令艙、電影《遺落戰境》裡墜落的飛船,居然也都名叫奧德賽。
我認真查閱了奧德賽遊戲機的曆史,果不其然,很是“折騰”。1966年,貝爾“鼓搗”出第一台原型機“褐色盒子”(Brown Box)。據說,“褐色盒子”的誕生,在當時就是不務正業的象徵。在上世紀60年代,電腦幾乎只是軍隊的專用品,貝爾作為在一家軍工企業服務的裝備設計總工程師,卻藉著公司的裝置,偷偷拉上幾個“小夥伴”就開始研發和公司產品風馬牛不相及的民用裝置。更“奇葩”的是,公司高層在看到他主動展示的“褐色盒子”後,竟然對其中搭載的兩個小光點互相追逐的遊戲很“感冒”,立即給了2500美元研發經費,這些錢在當時足夠買台新車了。貝爾不負眾望,不斷升級“褐色盒子”,據說到1967年2月,定型的盒子一共有7代,在這個過程中,貝爾還是被許多人批評為“無聊”。
問題終於還是來了。眼看產品成形了,企業卻退縮了。貝爾不得不自己上門去找通用電氣等多家公司,畢竟在那個年代,“褐色盒子”太新潮了,誰也摸不準市場會如何反應。對於企業來說,保守的選擇很正確,與其自己去冒險,不如看別人進展如何,市場情況不錯再進入,往往還能後發先至。
貝爾多次“送貨上門”被拒絕之後,一家名為Magnavox的公司決定“第一個吃螃蟹”,但等到這家公司最終決定批量生產“褐色盒子”,已經是1971年了。此後的一切進展似乎很順利。1972年9月,基於“褐色盒子”的奧德賽遊戲機以100美元的售價正式批量進入市場,成為第一款家用電視遊戲機,在當年的聖誕節就賣出了13萬台。故事看起來應該圓滿了,不過,曆史資料顯示,到1975年奧德賽停售時,一共只賣出了33萬台,也就是說,在短期銷售高峰之後,奧德賽就沒多少市場了。
對此,主流觀點認為,奧德賽是被街機打敗的。1972年11月,諾蘭·布希內爾創立不久的雅達利公司就推出了街頭遊戲機Pong,其主打遊戲也是乒乓球,街頭遊戲機很快風靡全球,直接壓住了奧德賽的勢頭。布希內爾作為一個商人兼工程師,比純粹的工程師貝爾更具有商業頭腦。他賦予自己的遊戲機一個更為簡單的特質——不費腦筋,玩玩而已。
不論怎樣,毋庸置疑的是,電子遊戲的娛樂盛宴,在1972年這個特殊的年份,開啟了它價值百億元的“奧德賽之旅”。
【張書樂 號:zsl13973399819 每日更新的互連網產業分析,獨家獨到的觀點火力全開,歡迎訂閱張書樂的公眾號】
650) this.width=650;" src="http://m1.img.srcdd.com/farm5/d/2014/1226/11/2D96E03B659E8858F8229F671A58F8F6_B800_2400_500_375.jpeg" width="500" height="375" alt="2D96E03B659E8858F8229F671A58F8F6_B800_24" />
本文出自 “武當派張三瘋” 部落格,請務必保留此出處http://zhangshuyue.blog.51cto.com/2133969/1596173
註定折騰的奧德賽(人民郵電報專欄《樂遊記》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