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中的資料類型,可分為兩類:
1. 基礎資料型別 (Elementary Data Type),也稱未經處理資料類型。byte,short,char,int,long,float,double,boolean
他們之間的比較,應用雙等號(==),比較的是他們的值。
2. 複合資料型別(類,封裝資料類型)
當他們用(==)進行比較的時候,比較的是他們在記憶體中的存放地址,所以,除非是同一個new出來的對象,他們的比較後的結果為true,否則比較後結果為false。 JAVA當中所有的類都是繼承於Object這個基類的,在Object中的基類中定義了一個equals的方法,這個方法的初始行為是比較對象的記憶體位址,但在一些類庫當中這個方法被覆蓋掉了,如String,Integer,Date在這些類當中equals有其自身的實現,而不再是比較類在堆記憶體中的存放地址了。
對於複合資料型別之間進行equals比較,在沒有覆寫equals方法的情況下,他們之間的比較還是基於他們在記憶體中的存放位置的地址值的,因為Object的equals方法也是用雙等號(==)進行比較的,所以比較後的結果跟雙等號(==)的結果相同。
public class Test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Monday"; String s2 = "Monday"; if (s1 == s2){ System.out.println("s1 == s2"); }else{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
編譯並運行程式,輸出:s1 == s2說明:s1 與 s2 引用同一個 String 對象 -- "Monday"!
public class Test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Monday"; String s2 = new String("Monday"); if (s1 == s2){ System.out.println("s1 == s2"); }else{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if (s1.equals(s2)) { System.out.println("s1 equals s2"); }else{ System.out.println("s1 not equals s2"); }}
程式輸出:s1 != s2 s1 equals s2 ,說明:s1 s2分別引用了兩個"Monday"String對象。
字串緩衝池:
程式在啟動並執行時候會建立一個字串緩衝池當使用 s2 = "Monday" 這樣的表達是建立字串的時候,程式首先會在這個String緩衝池中尋找相同值的對象,在第一個程式中,s1先被放到了池中,所以在s2被建立的時候,程式找到了具有相同值的 s1
將s2引用s1所引用的對象"Monday"
第二段程式中,使用了 new 操作符,他明白的告訴程式:"我要一個新的!不要舊的!"於是一個新的"Monday"Sting對象被建立在記憶體中。他們的值相同,但是位置不同,一個在池中遊泳一個在岸邊休息。哎呀,真是資源浪費,明明是一樣的非要分開做什麼呢?
public class TestString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tring s1 = "Monday"; String s2 = new String("Monday"); s2 = s2.intern(); if (s1 == s2){ System.out.println("s1 == s2"); }else{ System.out.println("s1 != s2"); } if (s1.equals(s2)) { System.out.println("s1 equals s2"); }else{ System.out.println("s1 not equals s2"); } }}
程式輸出:s1 == s2 s1 equals s2
java.lang.String的intern()方法"abc".intern()方法的傳回值還是字串"abc",表面上看起來好像這個方法沒什麼用處。但實際上,它做了個小動作:檢查字串池裡是否存在"abc"這麼一個字串,如果存在,就返回池裡的字串;如果不存在,該方法會 把"abc"添加到字串池中,然後再返回它的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