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跟老家的人聊天,提起哪個親戚的孩子又輟學了,總是一陣心痛。
昨天,媽媽告訴我,四姑的二兒子來北京打工了,如果有事情找我的話,多幫忙。這次除了倍加心痛,我還很詫異。四五年前,我回家的時候,聽到的多是他學習成績如何如何好,將來如何有希望之類的話,我四姑也很驕傲,還囑咐我,如果將來去北京上學,讓我好好照顧他。我跟他聊過,考過他學到的知識,確實很不錯,可這短短几年,竟然從高中輟學,加入了90後的打工大軍。說起輟學的原因,其實經濟方面並不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是孩子迷上網遊,學習成績直線下降,逐漸對考學失去了信心...,這裡面的細節就不多說了。
我們經常會從電視裡看到某某貧困地區的孩子學習優秀,但因為經濟條件不好,上不起學,需要希望工程的資助...,然而,從我的親戚朋友那裡瞭解的情況是:因厭學或者學習成績不好而輟學的情況,高於因經濟原因輟學的。現在,我們能夠看到國家為振興教育所作出的種種努力,提高教育經費,加大貧困學生的扶持力度,改革招生制度等等,在政策向好的大背景下,我覺得還應該強調家庭所承擔的責任:發自內心的重視教育,引導孩子們樂知好學。
之所以說要“發自內心”的重視教育,是因為我看到我老家的一些父母,抱著一種“要上學,但實在不想上也無所謂”的態度。或許是因為上學的高成本,以及畢業後嚴峻的就業形勢,讓很多父母和學生覺得求學並不是“性價比”很高的一條路。但是,我覺得,從我的經曆,以及周邊人的經曆來看,求學還是改變自己命運的最可靠的一條路。
我的家鄉,是最普通的一個縣城,經濟不發達,甚至還徘徊在貧困縣的邊緣;我老婆的家鄉,被稱為“水晶之鄉”的浦江。身處兩地,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經濟水平上的差異,更是觀念、環境上的全面不同。在我父親這邊,跟我同一輩的孩子們裡面,大學生屈指可數,而在我嶽父這邊,我老婆這一輩的大學生佔了多半,更加關鍵的是,雖然浙江經濟發達,經商的機會比其它的地方多很多,但那裡的人非常重視教育。
幾乎每次去浙江,我都會問老婆一個問題:你們這裡看起來遍地都是商機,可為什麼這裡的教育這麼發達,大家還是這麼樂意讓孩子們去上學。當然,我們並沒有就此做過隨即的採訪,也不可能瞭解每個人真正的想法,但我覺得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先富起來的人經曆過創業的艱辛,他們更加明白:全憑膽量和闖勁發家致富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複返了,要想做得更好,需要知識和理念。
在幾個經商的鄰居裡面,不乏子承父業,畢業後回來輔助老輩的,他們通過網路等現代化手段,為產品開闢了更加廣闊的市場,這是沒有現代化知識的老一代創業人做不到的。
最近國家討論教育改革的話題也挺多的,我覺得國家不僅僅應該注重這方面的資金、政策的投入,更應該致力於轉變落後地區的人們的思想,讓更多的父母,真正的重視教育,家國聯手,讓一代更比一代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