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函數式 預設參數 需要 調用 定義函數 def 編程 highlight 遇到
一、定義和使用
1、函數時編程的作用:降低代碼的重複率,增強代碼的可讀性
2、格式: def 函數名(參數):
函數體
傳回值
def表示關鍵字,代碼執行到def時,就知道這是函數,程式會將其放置記憶體不執行它,只有調用函數時才會被執行
函數名:函數的名稱,日後根據函數名來調用函數
參數:為函數提供資料
函數體:執行一系列的操作,如:列印,計算0-100的和等
傳回值:當函數執行完畢後,可以給調用返回資料
3、傳回值
函數是一個功能模組,該功能是否執行成功與否,需要通過傳回值來告訴調用者
需要注意的兩點:
1)若沒有return,預設返回None
2)一旦遇到return,函數內部return 以下的代碼都不執行
4、參數(為函數提供資料,函數根據不同的資料執行不同的功能)
1)實參、形參
1、形式參數:在定義函數時,括弧裡面沒有實際值的參數
2、實際參數:在調用函數時,括弧裡面有實際值的參數
2)普通參數
在調用時,參數數量要和定義時一致,且按順序一一對應
3)指定參數
在調用時,直接將實際值賦給形參,這樣就不需要位置一一對應了
def main(a,b): print(a) main(1,100) #普通調用 ,a對應1 ,b對應100 main(b=1,a=100) #指定參數的調用,a對應100,b對應1
4)預設參數(預設參數要放在函數尾部,如:def fun(a=1,b)× def fun(b,a=1)√)
在函數定義時,將形參指定預設值,當調用時沒有傳入實參,則Ⅹ用預設值,若傳入實參則使用實參
例:def fun1(a,b=1)
fun1(2) #沒傳入實參,b等於預設值1
fun1(2,3) #傳入實參,b等於實參3
5)動態參數
1、在參數前加 * ,表示允許傳入多個參數
a、直接調用,每個實參被當作a的一個元素
def main(*a): print(a,type(a))main([1,2])結果:([1,2]) <class ‘tuple‘> #a 是元組,每個實參就是 a 的一個元素
b、在實參前加 * ,實參的每個元素相當於形參中的元素
def main(*a): print(a,type(a))main(*[1, 2])結果:(1, 2) <class ‘tuple‘>
2、在參數前加**,允許傳入索引值對(**kwargs :kwargs是字典類型)
a、直接調用
b、在參數前加**
3、設定兩個參數*args(arguments 參數),**kwargs(key word arguments 關鍵字參數)
調用同上兩種,索引值對則放入kwargs,反之放入args
5、局部變數和全域變數
全域變數
用大寫,這樣便於區分
要修改,前加global
局部變數
用小寫,只能在函數內部調用
二、參數傳遞
python中參數傳遞是將值的引用傳遞給形參
其它語言有兩種方式可選擇:
1、傳遞引用,指向同一個值
2、重新建立一個值,再傳給形參
三、判斷對象是不是字串、列表、元組或字典等資料類型
isinstance(x,A_tuple):判斷對象是不是對應的資料類型
輸入:x表示對象名,A_tuple表示類名(可以是:str、int、tuple、list、dict等)
功能:判斷物件類型
輸出:當對象的資料類型和後面的類名一致時,返回True,否則返回False
>>> isinstance(12,int)True>>> isinstance(‘12‘,int)False>>> isinstance({1:‘12‘},dict)True
python之函數式編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