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上篇介紹的二分插入排序,還有這次介紹的希爾排序(Shell's Sort),也是對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的最佳化。
原理
希爾排序,就是按某個增量值對資料進行分組,每組單獨排序好後,再縮小這個增量,然後按新增量對資料分組後每個分組再各自排序。最終增加縮小到1的時候,排序結束。所以希爾排序又叫縮小增量排序(Diminishing Increment Sort)
關於增量
最佳增量值的選擇其實是個數學難題,有興趣的可以自己搜下相關資料。
常用的增量有 n/2(這個又叫希爾增量)、n/3、2^k-1(hibbard增量)等,實際使用中稍微改版增量也可能使排序的效能產生很大的波動。
比如使用n/2的增量,就是初始增量就是 length/2 ,第二輪分組時就再除2:length/4,直至增量值變成1
流程
假設有個數組:[8,12,6,33,12,5,4,94,63,23,75,22,43,27,46],以n/2為增量,那麼整個排序流程就是這樣的:
複雜度
不同增量複雜度不同。n/2時平均的時間複雜度為O(n^2)。
相較直接插入排序,希爾排序減少了比較和交換的次數,在中小規模的排序中,效能表現較好。但隨著資料量增大,希爾排序與其他更好的排序演算法(快排、堆排、並歸等)仍有較大差距。
代碼
package mainimport ( "fmt" "time" "math/rand")func main() { var length = 15 var list []int // 以時間戳記為種子產生隨機數,保證每次運行資料不重複 r := rand.New(rand.NewSource(time.Now().UnixNano())) for i := 0; i < length; i++ { list = append(list, int(r.Intn(1000))) } fmt.Println(list) // 這裡就以n/2為增量z gap := 2 step := length / gap for step >= 1 { // 這裡按步長開始每個分組的排序 for i := step; i < length; i++ { // 將按步長分組的子隊列用直接插入排序演算法進行排序 insertionSortByStep(list, step) } // 完成一輪後再次縮小增量 step /= gap // 輸出每輪縮小增量各組排序後的結果 fmt.Println(list) }}// 這裡把上篇直接選擇排序的演算法抽出來,並將步長從1改成stepfunc insertionSortByStep(tree []int, step int) { for i := step; i < len(tree); i++ { for j := i; j >= step && tree[j] < tree[j-step]; j -= step { tree[j], tree[j-step] = tree[j-step], tree[j] } }}
運行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