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 c/c++,golang 的一個很大的改進就是引入了 gc 機制,不再需要使用者自己管理記憶體,大大減少了程式由於記憶體泄露而引入的 bug,但是同時 gc 也帶來了額外的效能開銷,有時甚至會因為使用不當,導致 gc 成為效能瓶頸,所以 golang 程式設計的時候,應特別注意對象的重用,以減少 gc 的壓力。而 slice 和 string 是 golang 的基本類型,瞭解這些基本類型的內部機制,有助於我們更好地重用這些對象
slice 和 string 內部結構
slice 和 string 的內部結構可以在 $GOROOT/src/reflect/value.go
裡面找到
type StringHeader struct { Data uintptr Len int}type SliceHeader struct { Data uintptr Len int Cap int}
可以看到一個 string 包含一個資料指標和一個長度,長度是不可變的
slice 包含一個資料指標、一個長度和一個容量,當容量不夠時會重新申請新的記憶體,Data 指標將指向新的地址,原來的地址空間將被釋放
從這些結構就可以看出,string 和 slice 的賦值,包括當做參數傳遞,和自訂的結構體一樣,都僅僅是 Data 指標的淺拷貝
slice 重用
append 操作
si1 := []int{1, 2, 3, 4, 5, 6, 7, 8, 9}si2 := si1si2 = append(si2, 0)Convey("重新分配記憶體", func() { header1 := (*reflect.SliceHeader)(unsafe.Pointer(&si1)) header2 := (*reflect.SliceHeader)(unsafe.Pointer(&si2)) fmt.Println(header1.Data) fmt.Println(header2.Data) So(header1.Data, ShouldNotEqual, header2.Data)})
si1 和 si2 開始都指向同一個數組,當對 si2 執行 append 操作時,由於原來的 Cap 值不夠了,需要重新申請新的空間,因此 Data 值發生了變化,在 $GOROOT/src/reflect/value.go
這個檔案裡面還有關於新的 cap 值的策略,在 grow
這個函數裡面,當 cap 小於 1024 的時候,是成倍的增長,超過的時候,每次增長 25%,而這種記憶體增長不僅僅資料拷貝(從舊的地址拷貝到新的地址)需要消耗額外的效能,舊地址記憶體的釋放對 gc 也會造成額外的負擔,所以如果能夠知道資料的長度的情況下,盡量使用 make([]int, len, cap)
預分配記憶體,不知道長度的情況下,可以考慮下面的記憶體重用的方法
記憶體重用
si1 := []int{1, 2, 3, 4, 5, 6, 7, 8, 9}si2 := si1[:7]Convey("不重新分配記憶體", func() { header1 := (*reflect.SliceHeader)(unsafe.Pointer(&si1)) header2 := (*reflect.SliceHeader)(unsafe.Pointer(&si2)) fmt.Println(header1.Data) fmt.Println(header2.Data) So(header1.Data, ShouldEqual, header2.Data)})Convey("往切片裡面 append 一個值", func() { si2 = append(si2, 10) Convey("改變了原 slice 的值", func() { header1 := (*reflect.SliceHeader)(unsafe.Pointer(&si1)) header2 := (*reflect.SliceHeader)(unsafe.Pointer(&si2)) fmt.Println(header1.Data) fmt.Println(header2.Data) So(header1.Data, ShouldEqual, header2.Data) So(si1[7], ShouldEqual, 10) })})
si2 是 si1 的一個切片,從第一段代碼可以看到切片並不重新分配記憶體,si2 和 si1 的 Data 指標指向同一片地址,而第二段代碼可以看出,當我們往 si2 裡面 append 一個新的值的時候,我們發現仍然沒有記憶體配置,而且這個操作使得 si1 的值也發生了改變,因為兩者本就是指向同一片 Data 地區,利用這個特性,我們只需要讓 si1 = si1[:0]
就可以不斷地清空 si1 的內容,實現記憶體的複用了
PS: 你可以使用 copy(si2, si1)
實現深拷貝
string
Convey("字串常量", func() { str1 := "hello world" str2 := "hello world" Convey("地址相同", func() { header1 := (*reflect.StringHeader)(unsafe.Pointer(&str1)) header2 := (*reflect.StringHeader)(unsafe.Pointer(&str2)) fmt.Println(header1.Data) fmt.Println(header2.Data) So(header1.Data, ShouldEqual, header2.Data) })})
這個例子比較簡單,字串常量使用的是同一片地址地區
Convey("相同字串的不同子串", func() { str1 := "hello world"[:6] str2 := "hello world"[:5] Convey("地址相同", func() { header1 := (*reflect.StringHeader)(unsafe.Pointer(&str1)) header2 := (*reflect.StringHeader)(unsafe.Pointer(&str2)) fmt.Println(header1.Data, str1) fmt.Println(header2.Data, str2) So(str1, ShouldNotEqual, str2) So(header1.Data, ShouldEqual, header2.Data) })})
相同字串的不同子串,不會額外申請新的記憶體,但是要注意的是這裡的相同字串,指的是 str1.Data == str2.Data && str1.Len == str2.Len
,而不是 str1 == str2
,下面這個例子可以說明 str1 == str2
但是其 Data 並不相同
Convey("不同字串的相同子串", func() { str1 := "hello world"[:5] str2 := "hello golang"[:5] Convey("地址不同", func() { header1 := (*reflect.StringHeader)(unsafe.Pointer(&str1)) header2 := (*reflect.StringHeader)(unsafe.Pointer(&str2)) fmt.Println(header1.Data, str1) fmt.Println(header2.Data, str2) So(str1, ShouldEqual, str2) So(header1.Data, ShouldNotEqual, header2.Data) })})
實際上對於字串,你只需要記住一點,字串是不可變的,任何字串的操作都不會申請額外的記憶體(對於僅內部資料指標而言),我曾自作聰明地設計了一個 cache 去儲存字串,以減少重複字串所佔用的空間,事實上,除非這個字串本身就是由 []byte
建立而來,否則,這個字串本身就是另一個字串的子串(比如通過 strings.Split
獲得的字串),本來就不會申請額外的空間,這麼做簡直就是多此一舉
參考連結
- Go Slices: usage and internals:https://blog.golang.org/go-slices-usage-and-internals
- 測試代碼連結:https://github.com/hatlonely/hellogolang/blob/master/internal/buildin/reuse_test.go
thumb_up
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文連結:http://www.hatlonely.com/2018/03/17/golang-slice-和-string-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