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可能懷疑:連if、for、while、goto、switch這樣簡單的東西也要探討編程風格,是不是小題大做?
我真的發覺很多程式員用隱含錯誤的方式寫運算式和基本語句,我自己也犯過類似的錯誤。
運算式和語句都屬於C++/C的短語結構文法。它們看似簡單,但使用時隱患比較多。
本章歸納了正確使用運算式和語句的一些規則與建議。
4.1 運算子的優先順序
C++/C語言的運算子有數十個,運算子的優先順序與結合律如表4-1所示。注意一元運算子 + - * 的優先順序高於對應的二元運算子。
優先順序 |
運算子 |
結合律 |
從 高 到 低 排 列 |
( ) [ ] -> . |
從左至右 |
! ~ ++ -- (類型) sizeof + - * & |
從右至左 |
* / % |
從左至右 |
+ - |
從左至右 |
<< >> |
從左至右 |
< <= > >= |
從左至右 |
== != |
從左至右 |
& |
從左至右 |
^ |
從左至右 |
| |
從左至右 |
&& |
從左至右 |
|| |
從右至左 |
?: |
從右至左 |
= += -= *= /= %= &= ^= |= <<= >>= |
從左至右 |
表4-1 運算子的優先順序與結合律
l
【規則4-1-1
】如果程式碼中的運算子比較多,用括弧確定運算式的操作順序,避免使用預設的優先順序。由於將表4-1熟記是比較困難的,為了防止產生歧義並提高可讀性,應當用括弧確定運算式的操作順序。例如:word = (high << 8) | lowif ((a | b) && (a & c))
4.2 複合運算式如 a = b = c = 0這樣的運算式稱為複合運算式。允許複合運算式存在的理由是:(1)書寫簡潔;(2)可以提高編譯效率。但要防止濫用複合運算式。 l
【規則4-2-1
】不要編寫太複雜的複合運算式。例如: i = a >= b && c < d && c + f <= g + h ; // 複合運算式過於複雜 l
【規則4-2-2
】不要有多用途的複合運算式。例如:d = (a = b + c) + r ; 該運算式既求a值又求d值。應該拆分為兩個獨立的語句:a = b + c;d = a + r; l
【規則4-2-3
】不要把程式中的複合運算式與“真正的數學運算式”混淆。例如: if (a < b < c) // a < b < c是數學運算式而不是程式運算式並不表示 if ((a<b) && (b<c))而是成了令人費解的if ( (a<b)<c )
4.3 if 語句 if語句是C++/C語言中最簡單、最常用的語句,然而很多程式員用隱含錯誤的方式寫if語句。本節以“與零值比較”為例,展開討論。
4.3.1 布爾變數與零值比較l
【規則4-3-1
】不可將布爾變數直接與TRUE、FALSE或者1、0進行比較。根據布爾類型的語義,零值為“假”(記為FALSE),任何非零值都是“真”(記為TRUE)。TRUE的值究竟是什麼並沒有統一的標準。例如Visual C++ 將TRUE定義為1,而Visual Basic則將TRUE定義為-1。假設布爾變數名字為flag,它與零值比較的標準if語句如下:if (flag) // 表示flag為真if (!flag) // 表示flag為假其它的用法都屬於不良風格,例如: if (flag == TRUE) if (flag == 1 ) if (flag == FALSE) if (flag == 0)
4.3.2 整型變數與零值比較l
【規則4-3-2
】應當將整型變數用“==”或“!=”直接與0比較。 假設整型變數的名字為value,它與零值比較的標準if語句如下:if (value == 0) if (value != 0)不可模仿布爾變數的風格而寫成if (value) // 會讓人誤解 value是布爾變數if (!value)
4.3.3 浮點變數與零值比較l
【規則4-3-3
】不可將浮點變數用“==”或“!=”與任何數字比較。 千萬要留意,無論是float還是double類型的變數,都有精度限制。所以一定要避免將浮點變數用“==”或“!=”與數字比較,應該設法轉化成“>=”或“<=”形式。 假設浮點變數的名字為x,應當將 if (x == 0.0) // 隱含錯誤的比較轉化為if ((x>=-EPSINON) && (x<=EPSINON))其中EPSINON是允許的誤差(即精度)。
4.3.4 指標變數與零值比較l
【規則4-3-4
】應當將指標變數用“==”或“!=”與NULL比較。 指標變數的零值是“空”(記為NULL)。儘管NULL的值與0相同,但是兩者意義不同。假設指標變數的名字為p,它與零值比較的標準if語句如下: if (p == NULL) // p與NULL顯式比較,強調p是指標變數 if (p != NULL) 不要寫成 if (p == 0) // 容易讓人誤解p是整型變數 if (p != 0) 或者if (p) // 容易讓人誤解p是布爾變數 if (!p)
4.3.5 對if語句的補充說明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看到 if (NULL == p) 這樣古怪的格式。不是程式寫錯了,是程式員為了防止將 if (p == NULL) 誤寫成 if (p = NULL),而有意把p和NULL顛倒。編譯器認為 if (p = NULL) 是合法的,但是會指出 if (NULL = p)是錯誤的,因為NULL不能被賦值。程式中有時會遇到if/else/return的組合,應該將如下不良風格的程式 if (condition) return x; return y;改寫為 if (condition) { return x; } else {return y;}或者改寫成更加簡練的return (condition ? x : y);
4.4 迴圈語句的效率 C++/C迴圈語句中,for語句使用頻率最高,while語句其次,do語句很少用。本節重點論述迴圈體的效率。提高迴圈體效率的基本辦法是降低迴圈體的複雜性。 l
【建議4-4-1
】在多重迴圈中,如果有可能,應當將最長的迴圈放在最內層,最短的迴圈放在最外層,以減少CPU跨切迴圈層的次數。例如樣本4-4(b)的效率比樣本4-4(a)的高。
for (row=0; row<100; row++) { for ( col=0; col<5; col++ ) { sum = sum + a[row][col]; } } |
for (col=0; col<5; col++ ) { for (row=0; row<100; row++) { sum = sum + a[row][col]; } } |
樣本4-4(a) 低效率:長迴圈在最外層 樣本4-4(b) 高效率:長迴圈在最內層 l
【建議4-4-2
】如果迴圈體記憶體在邏輯判斷,並且迴圈次數很大,宜將邏輯判斷移到迴圈體的外面。樣本4-4(c)的程式比樣本4-4(d)多執行了N-1次邏輯判斷。並且由於前者老要進行邏輯判斷,打斷了迴圈“流水線”作業,使得編譯器不能對迴圈進行最佳化處理,降低了效率。如果N非常大,最好採用樣本4-4(d)的寫法,可以提高效率。如果N非常小,兩者效率差別並不明顯,採用樣本4-4(c)的寫法比較好,因為程式更加簡潔。
for (i=0; i<N; i++) { if (condition) DoSomething(); else DoOtherthing(); } |
if (condition) { for (i=0; i<N; i++) DoSomething(); } else { for (i=0; i<N; i++) DoOtherthing(); } |
表4-4(c) 效率低但程式簡潔 表4-4(d) 效率高但程式不簡潔
4.5 for 語句的迴圈控制變數l
【規則4-5-1
】不可在for 迴圈體內修改迴圈變數,防止for 迴圈失去控制。 l
【建議4-5-1
】建議for語句的迴圈控制變數的取值採用“半開半閉區間”寫法。樣本4-5(a)中的x值屬於半開半閉區間“0 =< x < N”,起點到終點的間隔為N,迴圈次數為N。樣本4-5(b)中的x值屬於閉區間“0 =< x <= N-1”,起點到終點的間隔為N-1,迴圈次數為N。相比之下,樣本4-5(a)的寫法更加直觀,儘管兩者的功能是相同的。
for (int x=0; x<N; x++) { … } |
for (int x=0; x<=N-1; x++) { … } |
樣本4-5(a) 迴圈變數屬於半開半閉區間 樣本4-5(b) 迴圈變數屬於閉區間
4.6 switch語句 有了if語句為什麼還要switch語句?switch是多分支選擇語句,而if語句只有兩個分支可供選擇。雖然可以用嵌套的if語句來實現多分支選擇,但那樣的程式冗長難讀。這是switch語句存在的理由。 switch語句的基本格式是:switch (variable) {case value1 : … break;case value2 : … break; …default : … break;} l
【規則4-6-1
】每個case語句的結尾不要忘了加break,否則將導致多個分支重疊(除非有意使多個分支重疊)。l
【規則4-6-2
】不要忘記最後那個default分支。即使程式真的不需要default處理,也應該保留語句 default : break; 這樣做並非多此一舉,而是為了防止別人誤以為你忘了default處理。
4.7 goto語句 自從提倡結構化設計以來,goto就成了有爭議的語句。首先,由於goto語句可以靈活跳轉,如果不加限制,它的確會破壞結構化設計風格。其次,goto語句經常帶來錯誤或隱患。它可能跳過了某些對象的構造、變數的初始化、重要的計算等語句,例如:goto state;String s1, s2; // 被goto跳過int sum = 0; // 被goto跳過…state:…如果編譯器不能發覺此類錯誤,每用一次goto語句都可能留下隱患。 很多人建議廢除C++/C的goto語句,以絕後患。但實事求是地說,錯誤是程式員自己造成的,不是goto的過錯。goto 語句至少有一處可顯神通,它能從多重迴圈體中咻地一下子跳到外面,用不著寫很多次的break語句; 例如 { … { … { … goto error; } } } error: …就象樓房著火了,來不及從樓梯一級一級往下走,可從視窗跳出火坑。所以我們主張少用、慎用goto語句,而不是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