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 自動裝箱拆箱實現方法
什麼是自動裝箱拆箱
基礎資料型別 (Elementary Data Type)的自動裝箱(autoboxing)、拆箱(unboxing)是自j2se 5.0開始提供的功能。
一般我們要建立一個類的對象的時候,我們會這樣:
class a = new class(parameter);
當我們建立一個integer對象時,卻可以這樣:
integer i = 100; (注意:不是 int i = 100; )
實際上,上面那句代碼相當於:integer i = new integer(100); 此即基礎資料型別 (Elementary Data Type)的自動裝箱功能。
??基礎資料型別 (Elementary Data Type)與對象的差別
基礎資料型別 (Elementary Data Type)不是對象,也就是使用int、double、boolean等定義的變數、常量。
基礎資料型別 (Elementary Data Type)沒有可調用的方法。
eg: int t = 1; t. 後面是沒有方法滴。
integer t =1; t. 後面就有很多方法可讓你調用了。
??什麼時候自動裝箱
例如:integer i = 100;
相當於編譯器自動為您作以下的文法編譯:integer i = new integer(100);
??什麼時候自動拆箱
自動拆箱(unboxing),也就是將對象中的基本資料從對象中自動取出。如下可實現自動拆箱:
1 integer i = 10; //裝箱
2 int t = i; //拆箱
在進行運算時,也可以進行自動裝箱與拆箱。
1 integer i = 10;
2 system.out.println(i++);
integer的自動裝箱
//在-128~127 之外的數
integer i1 = 200;
integer i2 = 200;
system.out.println("i1==i2: "+(i1==i2));
// 在-128~127 之內的數
integer i3 = 100;
integer i4 = 100;
system.out.println("i3==i4: "+(i3==i4));
輸出的結果是:
i1==i2: false
i3==i4: true
說明:
equals() 比較的是兩個對象的值(內容)是否相同。
"==" 比較的是兩個對象的引用(記憶體位址)是否相同,也用來比較兩個基礎資料型別 (Elementary Data Type)的變數值是否相等。
在自動裝箱時對於值從–128到127之間的值,它們被裝箱為integer對象後,會存在記憶體中被重用,
所以範例中,i3 與 i4實際上參考至同一個對象。
如果超過了從–128到127之間的值,被裝箱後的integer對象並不會被重用,
即相當於每次裝箱時都建立一個 integer對象,所以範例中,i1與i2參考的是不同的對象。
??string 的拆箱裝箱
先看個例子:
1 string str1 = "abc";
2 string str2 = "abc";
3 system.out.println(str2==str1); //輸出為 true
4 system.out.println(str2.equals(str1)); //輸出為 true
5
6 string str3 = new string("abc");
7 string str4 = new string("abc");
8 system.out.println(str3==str4); //輸出為 false
9 system.out.println(str3.equals(str4)); //輸出為 true
這個怎麼解釋呢?貌似看不出什麼。那再看個例子。
1 string d ="2";
2 string e = "23";
3 e = e.substring(0, 1);
4 system.out.println(e.equals(d)); //輸出為 true
5 system.out.println(e==d); //輸出為 false
第二個例子中,e的初始值與d並不同,因此e與d是各自建立了個對象,(e==d)為fals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