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庫表A有十萬條記錄,查詢速度本來還可以,但匯入一千條資料後,問題出現了。當選擇的資料在原十萬條記錄之間時,速度還是挺快的;但當選擇的資料在這一千條資料之間時,速度變得奇慢。
憑經驗,這是索引片段問題。檢查索引片段DBCC SHOWCONTIG(表),得到如下結果:
DBCC SHOWCONTIG 正在掃描 'A' 表...
表: 'A'(884198200);索引 ID: 1,資料庫 ID: 13
已執行 TABLE 層級的掃描。
- 掃描頁數.....................................: 3127
- 掃描擴充盤區數...............................: 403
- 擴充盤區開關數...............................: 1615
- 每個擴充盤區上的平均頁數.....................: 7.8
- 掃描密度[最佳值:實際值]....................: 24.20%[391:1616]
- 邏輯掃描片段.................................: 68.02%
- 擴充盤區掃描片段.............................: 38.46%
- 每頁上的平均可用位元組數.......................: 2073.2
- 平均頁密度(完整)...........................: 74.39%
DBCC 執行完畢。如果 DBCC 輸出了錯誤資訊,請與系統管理員聯絡。
由上我們看出,邏輯掃描片段和擴充盤區掃描片段都非常大,果真需要對索引片段進行處理了。
一般有兩種方法解決,一是利用DBCC INDEXDEFRAG整理索引片段,二是利用DBCC DBREINDEX重建索引。二者各有優缺點。調用微軟的原話如下:
DBCC INDEXDEFRAG 命令是聯機操作,所以索引只有在該命令正在運行時才可用。而且可以在不丟失已完成工作的情況下中斷該操作。這種方法的缺點是在重新組織資料方面沒有叢集索引的除去/重新建立操作有效。
重新建立叢集索引將對資料進行重新組織,其結果是使資料頁填滿。填滿程度可以使用 FILLFACTOR 選項進行配置。這種方法的缺點是索引在除去/重新建立周期內為離線狀態,並且操作屬原子級。如果中斷索引建立,則不會重新建立該索引。
也就是說,要想獲得好的效果,還是得用重建索引,所以決定重建索引。
DBCC DBREINDEX(表,索引名,填滿因數)
第一個參數,可以是表名,也可以是表ID。
第二個參數,如果是'',表示影響該表的所有索引。
第三個參數,填滿因數,即索引頁的資料填充程度。如果是100,表示每一個索引頁都全部填滿,此時select效率最高,但以後要插入索引時,就得移動後面的所有頁,效率很低。如果是0,表示使用先前的填滿因數值。
DBCC DBREINDEX(A,'',100)
重新測試查詢速度,飛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