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例設計模式。因為此模式經常引起爭議,所以我想有必 要在此解釋一下單例。
原則上,單例是在程式生命週期裡只被執行個體化過一次的 類。為了確保這一點,我們利用類的一個靜態方法來產生和訪問對象。
因此, 你是通過以便利方法來訪問某個類的單例對象的,而不是用 alloc/init或者靜態autorelease初始化方法。
在很多時候,我們使用一個某個類的唯一執行個體。最常見的就是一個程式的主類。
以下是以名為 RootViewController 建立的一個單例函數:
static RootViewController*sharedRootController = nil;
+(RootViewController *) sharedController{
@synchronized(self){
if (sharedRootController == nil) {
sharedRootController = [[[self alloc] init] autorelease];
}
}
return singleController;
}
+(id) allocWithZone:(NSZone *)zone{
@synchronized(self){
if (sharedRootController == nil) {
sharedRootController = [super allocWithZone:zone];
return sharedRootController;
}
}
return nil;
}
代碼說明:
1. synchronized 這個主要是考慮多線程的程式,這個指令可以將{ } 內的代碼限制在一個線程執行,如果某個線程沒有執行完,其他的線程如果需要執行就得等著。
2. 網上搜尋的代碼,好像有一個沒有加入 autorelease ,我覺得應該需要加。因為如果調用的函數沒有release 就麻煩了。(個人認為IOS 上的程式,對於建立用於函數傳回值的,都應該考慮 autorelease)
3. allocWithZone 這個是重載的,因為這個是從制定的記憶體地區讀取資訊建立執行個體,所以如果需要的單例已經有了,就需要禁止修改當前單例。所以返回 nil